很多喜欢文案短句的书友不知道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释迦牟尼的名言警句怎么去描写,今天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吧!
一、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
1、早饭当然不能花太多时间,其实也没啥时间好花的,小地方容不得你太多挑选,管饱就行。今天的目的地是波密,节目单也很简洁明了,上午去然乌湖,去亲身目睹那传说中的静和蓝;下午去米堆冰川,去看看那“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是否真如所传那般名副其实。然后直达波密目的地,总里程在217公里左右,并不算太长,相信今天这一路也会是不容错过的精彩而惬意的一天。
2、如是已经成为清净身器,堪能进修,应依何门入于正修?五停心观是入道首应修持的观法,即: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其中慈悲观是观众生多嗔而起慈悲心对治嗔心烦恼;缘起观是痴心重的众生缘修十二因缘,以治愚痴;界差别观是分析众生的身心为地、水、火、风、空、识六界的假合,以治我见;而不净观、数息观分别对治贪欲和散乱。以下将详述此二修要。
3、这是因恶语业的串习力,使他生生世世都喜欢说恶语的同行等流果。
4、走进小昭寺内部,正中有一个洞龛,时不时见虔诚信众闭目将头申进去触碰8岁等身像身体,依次祈福。洞龛的两侧是有故事的唐卡壁画,沿着壁画顺时针向前,一条长长的转经廊围绕着殿堂整整一圈。其间在这里转经和磕长头的藏人周而复始、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久久不肯散去,阵阵经筒的嗡鸣和喃喃的诵经声在狭窄的屋巷回荡。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心自有佛,便一心向佛吧。
5、再观察由绮语串习力所导致的等流果报。
6、站在山巅高声一呼,山谷之中自然回声响应。只要余音未尽,回响就不会断绝。报应之理也是如此,在业还未消尽之时相续必感受现报、后报以及余报。如造杀生之业,剥切脔截、炮熬蚶蛎,飞鹰走狗射猎众生,就会堕落在屠裂斤割地狱之中,因为杀生的重业在地狱中穷年极劫备受剧苦。受苦完毕,又堕在畜牲中,作猪马牛羊驴骡鱼鸟,为人所杀,不得寿终,还须以身肉偿还杀债。在畜牲道中,又须历经千生万死。凭着微善,一朝得脱畜道而获人身,由杀业未尽又有住胎而堕、出生即亡,或者十岁、二十岁就夭折而死的。这短命的恶报就是杀生的感受等流果。
7、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8、过了观景点,没多久标志性的怒江大桥便跃入视界,和我想象中不同的是,怒江大桥并不像它的名字那般气场满满,居然是一座不大的桥,江中间凸起一座山崖,而桥则是穿崖而过。桥面并不长,宽度也仅容来去双向各一辆车通行,眼前的桥身是钢架结构。怒江大桥以其地势险要据称,两岸高山环绕、沟深水急,而大桥则雄踞在沟壑中,扼守着318川藏线上的这一南北天险咽喉。
9、我们初生便带有过去世的恶习,由于烦恼恶习随逐,由恶习更复取恶,我们无法自主,心想向善却不能入善,心想离恶却反而入恶,而且一经遇缘烦恼顿生。这就象是有病在身,为病所牵制,一切不能随心所欲一样,我们生来即是恶习重病缠身之人,没有心力安住于善法,这是俱生而来难免的一种痛苦。
10、《海慧问经》说:“海慧,如有商主或有长者,唯有一子,可悦可爱可惜可意,见无违逆,然此童子因其幼稚,而作舞娱,堕不净坑。次其童子若母若亲,见彼童子堕不净坑,见已虽发号哭忧叹,然终不能入不净坑拔出其子。次童子父来至其所,彼见一子堕不净坑,见已急急举止慌措,欲出其子,心甚爱顾,全无呕吐,跳不净坑取出其子。”
11、我执就象是癌细胞,它在我们的相续里潜伏着,会随身心的发育、环境的诱发、思想的熏染,迅速地发展、扩散,从而变得异常强烈。
12、在三有世间,不论希求何种的安乐,下至欲界五欲的享受,上至上界禅定的乐受或者舍受,统统都是趋入生死被动流转的因。业的根源在心,我们是随顺生死流转还是逆于生死出离,取决于心的走向,而不在外在的形相。只有深深地洞明整个轮回完全是痛苦的本性并没有丝毫的安乐,由此心无系恋,唯求出世的解脱,由于无伪出离心的发生,我们才真正踏上了求证解脱之路。以小乘而论,自求解脱的历程即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与无学道。
13、来来回回,有很多人经过你的生命,也丰富了你的一生,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成长,别人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对照。但是没有人会一直陪你走下去,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有新的人出现在你的身边代替别人,你对于别人也一样。所以,珍惜他们。
14、无须说真实行持菩萨行,即使生起一念慈悲之心,功德亦不可思议。经云:“生一慈悯心,较施诸众胜。”《因缘品》云:“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慈众生,十六分之一。”又云:“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悯众生,十六分之一。”
15、迎着这阵暴雨,车子蜿蜒着下了山,在半山腰一个180度拐弯处,小韩师傅说:“那边,雨的背后就是姊妹湖了”雨太大,透过像瀑布倾泻而下的车窗玻璃,我们无法看到雨帘的那一头究竟是怎样的风景。但闭目在我的世界里,它一直都是那个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怀抱里的两块碧绿无暇的翡翠,静静而安详的躺在那里,彼此相依、携手守候,看高原云卷云舒,待远方斜阳落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岁月流转,如童话诗般美到令人窒息——这里就是海子山姊妹湖。
16、宋黄山谷(黄庭坚),好作艳词。一次拜谒圆通秀禅师,秀禅师呵斥他说:“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愿施于此乎?”时秀禅师正训戒李伯时画马。山谷笑答:“莫非又置我于马腹中?”禅师说:“伯时念想在马,堕落不过一身,公以艳语挑动天下人的淫心,岂止堕于马腹中,正恐坠入泥犁耳。”谷悚然愧谢,从此绝笔。
17、虽然自己没有亲自杀生,但令他杀与随喜杀,也会获得同等的杀生罪。
18、问:诸支中哪几支为苦谛所摄且是现法为苦?
19、我们断恶要象灵源禅师那样有决断心,否则恶习始终牵连不断,难得解脱。曾闻藏中强盗盗窃之后,良心发现即生忧悔,但不久即忘,又随恶业习气继续行恶。这就如同大象在热沙中难忍逼恼,而入清凉池中,尔后又从池起,再入热沙,复又感受热恼,奔入清凉池,如是反反复复,始终不可能有解脱热恼之时。又如人服毒才解,又去服毒,如是身内之毒永无净除之时。同理,断恶如无决断心,则永远也不可能脱离恶业的污染而超出恶趣。
20、所以想要善业力大、感果迅速,就必须每日策励精勤,常行善法,由少而多,自卑而高,德不积不崇,功不累不大。象农夫渴望秋天的丰收,而早出晚归,勤作不息,精心护理庄稼,同样,我们行善也应如是坚持不懈地积功累德。道家说:累积一千三百善,可成就天仙的果位;累积三百善,可成就地仙的果位。《太上感应篇》说:“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佛家讲以因地芬敷万行来庄严果地万德。这都是讲要得到果地的受用,必须要有善行的积累。如果每个人都能好善如好色一般,口诵心惟,持之以恒,串习不已,向上的善业力自然会越来越强,这样就有力量突破顽固的宿业障锢,从而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
二、释迦牟尼的名言警句
1、大号叫地狱:六千六百三十五万五千二百亿年。
2、一般人误以为指使人杀,自己没有动手作,不犯杀罪。其实教人杀与自己杀并无差别。如果是集体伙同行杀,则不论主从,凡参与者都同犯杀罪。以下九种恶业均为如此,后不赘述。
3、⑴无明:包括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业果愚即不认识因果的规律;真实义愚即不认识无我的空性,五蕴身心的聚合上本来无我,却妄执有一常恒自在的我存在,由此生起我执。
4、人这辈子,如不走出自己的世界,总觉得世界的中心就在自己站立的那个所谓文明点。对文明的理解也就仅仅以为是都市里住着的大HOUSE、有几套房、开着BBA、穿着NA、戴着GΩ、拿着APPLE,每天打扮得看似光鲜靓丽,像个蚂蚁一样穿梭在都市高楼里,于是觉得这样虚荣心便很满足了;生活总是这样,在这个公平的世界里,你一面看似得到很多,却发现正一边失去更多,那些所谓的“文明”只不过是内心自我意识高度膨胀的结果罢了,没有信仰,文明最终导致的就是物质上看似高度的富有,但精神世界却早已匮乏贫瘠成一片荒漠……
5、在这个充满缺陷的世界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们都身处在各种身心的疾苦之中。众生随着业力转生为人,有着俱生的报障,避免不了生死病死的痛苦,又由无常业力,难免天灾人祸、子散妻离的降临。面对众生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少不得养、老不得安的困苦,我们应该发起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慈悲心,由此心推动,应尽己之心,竭己之力,矜孤恤寡,敬老怜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少者得养、老者得安。
6、佛在世时有个薄福的婆罗门子,十二岁时,父母把他逐出家门,遂行乞食。一日来到袛桓。佛慈悲地为他摩顶,头发即落,袈裟著身。佛为他取名为罗旬踰。当时共有五部僧,每出分卫罗旬踰所在部往往空钵而返。佛敕比丘分食与他,这样多次,目连心想:这样比丘僧都不得食。佛知其意,便与舍利弗一起,使目连和罗旬踰一起,这样各分为一部。佛告目连:“我所在处,你不能来。”目连遂与罗旬踰同行,正欲所至,却见佛与舍利弗恰好在门口,如是历经五百亿国,终不得食。
7、想象和现实终于在左贡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停车就餐,稍作休整,吃饭的吃饭,加油的加油,一如既往的川菜,果然是八大菜系中排名数一数二的,天南海北,都能觅其踪影,想不遇见都难。在休息的当儿,我看到了这个川餐馆对面的兵站,一副对联豪迈中写着兵哥哥满满的温情:东达山下写春秋、玉曲河畔铸辉煌。的确,在这种高原恶劣的环境中,常年戍守塞北,服务高原一方,个中冷暖艰辛,非旁人所能体会。军礼敬起,必须向兵哥哥们致敬!
8、佛于是对王谈起提婆的往事:
9、倘若患上艾滋病、霍乱等绝症,则被隔离人群,饱受他人的歧视,内心充满了孤独、苦闷和绝望,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病魔吞噬自己的生命。
10、在黑绳地狱,众生被狱卒带到炽热的铁地上,狱卒用黑绳在其身上划分为四份、八份、十六份等,然后用火红的铁锯锯割,锯开后又马上粘合复活,如是反复感受剖割的痛苦。
11、答:因为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个三有世间的真相惟是痛苦,就会颠倒地将世间所谓的圆满执著为安乐,既然是安乐,何必要出离,这样就不能发起真正希求解脱的心。出离心的根本既然断绝,如何能趋向解脱?所以首先要揭示世间真实是苦,无有安乐,将世间痛苦的面目再再地揭示出来,才能触动内心,因而最初先谈苦谛。
12、俗语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此话深有意味。我们来到人间,就要逐渐在各种环境之中与各种人发生关系,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而单独地自生自长。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最基本的生存物质来说,我们所食之饭、所穿之衣,需要经过农民的耕作、工人的制造、商业的运输等各项工序方才能够获得,若要细分便会发现仅一衣一饭也是无量因缘(条件)和合的产物,乃至任一生活物资、所要成就的任一事都要依靠社会各行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方才成办。所以在这个世间生存,要想脱离整个人类,要想脱离这张互感互动的缘起之网根本不可能也是无法想象的。
13、又业可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这里所集之业指善、恶二业。善业分有漏善业与无漏善业,此指有漏善业。有漏善业又分圣人相续中有与凡夫相续中有,此处指后者。
14、又高官要员,利用权势,巧立名目,刮取民脂民膏。其现世的报应如《太上感应篇》上所说:“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所以非理非法横取他人的财富,既属份外不应得之财,命不该有而强行剥夺,以此业感,这财也将被水火盗贼、疾病口舌等所消,或者殃及妻儿家眷,减其福报,令其死丧。其后世之报,经中说:搜刮民财的高官多数将转生到饿鬼恶龙之中。所以虽然人能善于心计,巧于谋略,但毕竟难逃因果的报应。所造之业即使微如毫末也一点不会空耗,其果报必定会变本加厉地成熟于造业者的身上。
15、海拔(米):最低2496最高4860平均3901
16、相反,所谓的不善心死者,即是自己忆起或者他人引发自己忆起,乃至粗想还在现行以来,追念贪等现行不善之法。在不善心中死去的人,临死身体要感受粗重的苦受,而且不善业所感恶趣果报的前相也于此时开始现前,这时如在恶梦中见到种种狰狞恐怖之相,这种显现如从光明趣入黑暗一般。那些生时造上品不善重业的人,见到这些恐怖的情景,当即身毛直竖、手足纷乱、大小便失禁、扪摸虚空、翻眼咀沫,有如是种种的恶相。而造中品不善的人,上述恶相中有些显现有些不现。造恶业的人在死时要感受极其粗重的解肢节苦。所有的人临命终时,在未到昏昧想位之前,无始以来坚固串习的我爱执著开始现行,因为害怕自我将不存在,因而对自我生起强烈的执著,这种执著是形成中阴身的原因。
17、我们往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如果没有以对治力忏悔,那么在今生与来世乃至千万劫后终将感受其苦果,在未成熟之前,绝不可能自动消失。反之,往昔一切的善根如果未被邪见、嗔心等摧毁,也必将次第成熟乐果。
18、答:因为尔时虽有求解脱之心,但仍未明了众苦之因,没有见到苦因定能遮止,所以对于解脱,不能定执为所应得,定当证灭。
19、升天:张提刑,常到屠肆以钱赎买物命而放生。后来他临终时,告语家人:“我因放生,积德深厚,现在天宫来迎,我当上生矣。”言后,安然而逝。
20、业组成一切,有如舞蹈家。
三、释迦牟尼十大名句
1、图8:由受生爱,图中酒鬼嗜酒贪杯,表不离爱。
2、尽管真正的破和合僧在当今不会发生,但与之相类似的挑唆师徒、寺院之间的关系,却时有发生,这种罪业近似于五无间罪。昔日,提婆达多破坏僧众和合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续中皆未生起善根。这里所说的也与之相似,如《文殊根本续》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的棍子一般的人,其死后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若挑起僧众纠纷,则直至未缓解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堕入地狱。好似焚烧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的村落所在地数由旬以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劝发胜心经》云:“何处有诤及戏论,远离百由旬为佳,何处若有诸烦恼,顷刻亦莫留住此。”
3、在六道之中,惟有旁生与人类相处,除了家养的动物,在人类生活环境的外围,生存着难以计数的野生动物,它们的痛苦如何呢?不论是遨翔于空中的飞禽,还是栖息于山间林莽的走兽,抑或悠游于江河湖海的水族,野生动物的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残酷世界。一望无际、海天一色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而在这旖旎的风光的背后,却是一个每日残杀不休的大杀场。在海洋的深处,无数的水族象酒糟一般密集,在业力的牵引下,命运决定了它们惟有以吞食他物才能生存下去,弱小的鱼虾可能在顷刻间即被吸进鲨鱼的腹中,而庞大的摩竭陀鱼又往往成了无数小含生的寄居之地,它不得不忍受着小含生的啮蚀之苦。
4、如果我们能够停下追逐外物的匆匆脚步,聆听诸佛菩萨的教言,认真思维因与果的关系,就会知道随着业识的投胎,每个新生命都携带着过去世所有的业而来到今世。这些业几乎决定着有情此生的一切:从内在的心理个性、生理状况,直到外在生存的环境。过去世的业会在今世逐渐显现出它的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与增上果。如果今世没有造重善或者重恶的现法受业,那么今世所显现的人生遭遇,几乎都是由过去世的业感召而来。当然这一生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便只能按着既定的时序次第显现。懂得这些之后,对于人生我们不会有太多的狂想和失落感,能安于命运而不怨尤,会冷静地分析导致今世缺陷的原因,从而断恶行善,为今生与来世的幸福创下生机。
5、修惑共有八十一品,欲界以贪、嗔、痴、慢为体,色、无色界以贪、痴、慢为体。三界分为九地,每一地的修惑随其强弱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为如是九地各分九品,即为八十一品修惑。
6、从此之后,佛陀把这个业感缘起的真理带到了人间,向人类传播真理的法音:
7、格西如是绵密观照三门,从起心动念的微隐处善加观察造业的动机。这样从根上防护,不令发于身口而成重业。
8、佛的业功德,即身语意业,任运无间饶益一切有情,凡能教化者,佛无不令其会遇圆满。
9、由引业、满业的善与不善,可分为四种情况:引业为善业,由其牵引会转生善趣,之后依随满业的善与不善,使得受报者在善趣中分别感受乐与苦的果报;引业为恶业,由其牵引会转生恶趣,同样依随满业的善与不善,使得受报者在恶趣中感受乐与苦的果报。比如生而为人,却有残疾、短命、贫困等等的缺陷,这是由引业善而满业不善所致。而在旁生、饿鬼道中,也有受用丰饶的,如人间宠物,有些日常生活的享用超过常人,即由引业不善而满业善所致。其余引善满善、引不善满不善的情况可以推知。
10、从前,汉地有位大智者造了一部论,将僧众喻为毒蛇。一次,他与众多僧人同行,途中,突然说道:“你们快跑吧!我好象要受业报了。”刚一说完,他的双手粘连在头上成了蛇头,双足粘在一起成了蛇尾,全然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毒蛇,向林中窜去。
11、已生恶法令断未生恶法令不生已生善法令增长未生善法令生起
12、此中,加行方面归属于意乐门,串习方面归属于串习门,事方面归属于田门,所治方面及所治损害方面归属于所依门。
13、时间:2018年8月11日AM:08:30
14、想亲身走一走虔诚的转经路,
15、新桥在最上游,为单塔单跨钢架悬索桥。一座桥塔好似一个巨大坚固的铁钳,将桥身紧紧卡在其中。塔的上半部成白色,下半部为深红色,无论四季、无论晴雨,远远望去特别突兀显眼。走近站在它身下,需仰望才能看清它的整个全貌,此时,云雾升腾、缭绕在山腰间,将大桥衬托得更显气势宏伟。刚下过雨的天气将桥身冲洗得焕然一新,铁灰色的桥身、红白相间的桥塔、根根钢筋有力的黄色桥索,桥上是青绿色的山谷,桥下是浑黄色奔腾的易贡藏布江,这一切构成了新旧通麦之魂。
16、佛的意功德即无尽智悲藏,智功德即对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的一切所知,犹如观掌中菴摩罗一般,无碍照见。悲功德即无缘大悲周遍法界。谛者品云:“若见痴黑暗,常覆众生心,陷入生死狱,胜仙发悲心。”又云:“若见欲蔽意,大爱常耽境,堕爱贪大海,胜者发大悲。见烦惑众生,多病忧逼恼,为除众苦故,十力生大悲。能仁常起悲,终无不起时,住众生意乐,故佛无过失。”
17、如是修念恩心,先以现世母亲为境,次缘父、其余亲友,再缘怨敌,最后缘十方一切有情。如是生起如母心、念恩心。
18、《金刚经》说:“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19、还算好,这次海通沟堵车不算长,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左右,此时已是傍晚的八点左右。天色也逐渐暗了下来,大家都陆陆续续打开了车灯,远远望去车队就像一条慢慢蠕动起来的长龙,缠绕穿梭在半山腰。大家都有序的通行,除了正常超车并没有发生太多抢道现象。由于这段路况恶劣,长年一路都在修路,加上车流量较大,所以路面质地松散,不是石子就是泥沙,车子所经之处,辗起尘土四处飞扬,合着这夜的黑,弥漫在这深山沟壑的空气里。
20、依三世因果之理,我们知道生命不仅仅局限于一生,还有后世以及无尽的未来世。由于生命无始无终,现在不过是因缘聚会的一点,未来有无限的不可能性。遵循因果的正道,我们现在就能积极地种因,创造自己的未来。既然如是因必生如是果,那么只需现在种下圆满的善因,将来必定会产生圆满的乐果,创造未来的主动权就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不应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应放远未来,看看如何前进,才能更加径捷地证取圆满的果位。
四、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和含义
1、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业是如何决定我们的生存环境的。
2、没有佛法的指引,这些轮回中的母亲比瞎子还可怜,因为看不到因果的正理而盲目地跳入烦恼的火坑,奔向恶趣的深渊,如果没有佛法的引导,她们将会一生生地饱受生死的痛苦。看着母亲盲无慧目、步步颠蹶,趣向可怖的险坑,我们如何能忍心袖手旁观、置之不顾呢?在世间来说,只顾自己享乐,不知孝养母亲,则此人之人格必是极为下劣。而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我们,又怎能只求自己解脱、任随母亲在轮回大海中苦苦挣扎而不思救度呢?在我们没有生存能力的时候,是慈母精心养育、照顾我们,否则我们在这个世界即使活一天也不可能。如今最疼爱我们的慈母没有取舍的能力,她们害了贪嗔痴的重病,连自己往昔最疼爱的孩子也认不出来,面对这样可怜的老母亲,我们怎能不难过,怎能不生起猛厉的救度之心呢?
3、暂时还未到达目的地,所以车子依然在山谷间穿梭,看起来好像朝着卡拉子山的方向走了点回头路。两边的山丘搭配着这高原独有的天空,真的就是一幅幅WINDOWS7开机桌面,不!明明是WIN2018开机专属桌面,且是高原限量版,你值得拥有。
4、难陀长者是一个十足的守财奴,一毛不拔,悭吝成性。为护己财,他用尽心机,严密防范,当然使得外贼不能损害自己,可惜他不知道心中另有个烦恼贼——悭贪,使自己由一代巨富转世而沦为极其贫贱盲儿,最终堕入阿鼻地狱。所以在这个世间,真正的怨敌是我们内心的三毒烦恼!
5、发心,想,于基无误想。发起心,发起打、辱有情之心,如思维如何令他有情遭杀、遭缚,欲使他人财产耗失。
6、在布施有情之中,正法布施超胜于财物布施,而对佛的供养之中,正行修法的供养超胜于财物供养。余事之中造作何事其业力为大,可以此类推。
7、相处越久,这种压抑越是难忍,仇恨不断升级,最后发展到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地步。此时怨敌对自己的身家性命、财产受用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整日没有安全感,四处躲避,持刀携枪,小心提防,唯恐相见。一旦忍无可忍,刀枪相向,拳脚相加,血肉横飞,令人目不忍睹。由此一来,负者或伤残或毙命,胜者亦被罪业之绳缠绕而心中无法安宁,又恐被绳之以法或怨家亲眷寻仇而来,如是惶惶不可终日,命终还要遭受堕落之苦。
8、10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9、通常我们称易生罪福的对境为田,因田有能生之义,喻一切罪福可从其发生。如三宝、上师、父母尊长等,即使造业的意乐不算猛厉,但只要略作损益,就会产生大福德或大罪业。
10、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1、⑥作意:指虚妄增益可爱与厌恶之相,及对原本无常的法妄执为常等的非理作意。如遇所爱境,如果作意思维,贪心必定增长;遇可憎境,作意思维,嗔心转更猛厉。所以烦恼初起如火初生,不断作意即是火上浇油,使火势加猛。
12、不过,高原下雨是常有的事儿,就像318时不时堵个车,这太正常不过了。眼下这下好雨的毛垭草原变得更为通透,天空一贫如洗,白云层叠有致、立体感更强,远处山峦的纯青饱和度也超高,加上近处黄绿相间的草甸,数条小溪河流慵懒的徜徉在这草原大地间,就像一副活色生香的印象派风景,养眼又养心。据说毛垭大草原在不同的季节,也会如甘孜龙灯草原般呈现出不同的草原风光。如果前面没下雨,或许我们见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错过和收获就在一念间,世事皆如此,关键是个心态,在繁华的世俗洪流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人这辈子是段长跑,什么是衡量人生的砝码?谁又是最后的赢家,谁知道呢?
13、灵源好阅经史,于饮食睡眠之间,未尝少歇。凡读书必能背讽方止。晦堂和尚呵之,以为不当苦读如此。灵源答道:“尝闻用力多者收功亦远。”黄山谷(黄庭坚)赞曰:“清兄好学,如饥渴之视饮食,视利养纷华如恶臭,盖其天性至诚,自然如此,非勉强为之也。”(言教)
14、佛陀安立苦集灭道四谛的次第有着甚深的密意。四谛之中,苦为世间之果,集为世间之因,灭为出世间之果,道为出世间之因。
15、确实,在这“最美丽的地方”,当然少不了历史典故或神话故事。据记载,寺院后山上有个叫漫潜湖,湖里有在第三世大宝法王座前护法的神,名为噶玛多杰,是一位有法力的上半身人体而下半身龙体的神护。寺院前面有座神山名为镇盟,上面有座三座岩石,象征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的圣地。山上有不同的一百零八种树和一百零八眼泉水以及各色动物和花鸟,周围诸多神山相拥,“最美的地方”确实名副其实。
16、马头明王殿据说其中供奉着色拉寺最为著名的马头明王像,马头明王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护法神,具有强大法力可以驱邪解难。传说这一尊马头明王神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散步时听到了马嘶鸣的声音,沿着声音向地下挖掘而出的,所以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具有强大的辟邪法力。这里也是信众们参拜色拉寺的重点,所以在此可以加入到信徒的队伍中参拜一下,算是为自己祈福辟邪。
17、善牙狮子和善膊虎本是亲密无间的伙伴,一起生活,和睦相处。只因狐狸的一席谗言,结果二者相见时即心生不悦,几乎造成互相残杀的悲剧。
18、①所依:指烦恼种子。平时未缘时,烦恼种子随眠潜伏,一旦随缘则会现起。
19、时间:2018年8月14日08:00
20、发心,想,对所持的邪见作真实想。发起心,发起对正见诽谤的意乐。
五、释迦牟尼哲理名言
1、可惜我们这趟的行程在林芝留下了空白,因为林芝的特色景地不像沿途其它地方就在318沿线不远,需要你亲身深入腹地去探寻。如有时间,其实可以好好呆上一天两天值得耍一耍,近的有南伊沟、桃花沟、苯日神山,远的跨过色季拉山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南迦巴瓦峰、鲁朗林海,甚至墨脱的仁钦崩寺。我突然想起来,如果在林芝呆上个一天两晚,虽然玩不了那么多地方,至少会不会有机会一见南迦巴瓦的晚霞呢?“门巴”的毒没中,到是真中了这圣山的毒,想多了,绕来绕去永远绕不开南迦巴瓦。
2、造恶业方面也是如此,作同样的事,对境愈尊贵则所生的恶业力也愈大。
3、晦堂禅师答朱世英:“予初入道,自恃甚易,逮见黄龙先师后,退思日用,与理矛盾者极多。遂力行之三年。虽祁寒溽暑,确志不移。然后方得事事如理,而今咳唾掉臂,也是祖师西来意。”
4、既欲求证灭谛,则应寻求以何方法,如何进趋,如是自然趋向道谛。所以道谛最后宣说。
5、为了现前上述八种德相、获取殊胜果利,必须从现时起精进成办八因三缘。
6、小儿由于杀业所感,现前了使者、城市、热铁、碎火等种种的业景,又由杀生业力,需要持续感受热火烙足的苦痛,业报没有消尽之前,他无由走出这自心所现的冤业城,无法摆脱恶业所生的烦恼火。可知一切的地狱都是当人自心所造,自业所显。《入行论》云:“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处?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所以地狱不远,只在目前,一念杀心起,相续中即已播下地狱种子,刀山、剑树、油锅、铁镬一一备齐,时候一到,必定完全显现,无法跳出。
7、四明葛鼎鼐,为诸生时,每次去学舍时,必经土地祠。祠中庙祝夜梦一神对他说:“葛状元经过时,我必起立,请为我筑一道屏障来遮挡。”庙祝按其所说,正准备动工。又梦见神说:“不需筑造,葛生代人写离书,已被尽削科名了。”原来里人有弃妻者,自己不能写,请葛生代笔,未曾想到损德竟至于此。葛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悔,尽力使此夫妇重归于好,后只中乡榜,官副使。
8、应身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在菩萨面前显现的他受用报身更极微妙。《观经》上讲,报身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具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佛之法身更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经云:“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
9、加行,自己做或教他人做,使用器杖、诸毒或明咒,不论何种方法来杀害有情。
10、当盲儿养至八九岁能走路时,盲母交给他一根柱杖和一具食器,并说:“从今往后,你该独立乞讨为生,不要再呆在家里。母亲与你一样盲目,也靠乞讨来济余生。”盲儿从此离家乞讨。一日,他来到栴檀香家的门外。当他立唱盲儿乞讨时,守门人顿时嗔心火起,把他甩入深坑,结果左臂摔折。接着,又是一顿痛打,直打得盲儿头破血流,所乞之食撒了一地。路旁有人看见,十分可怜他,就去告诉盲母。盲母得知后匍匐柱杖赶来,将盲儿抱于膝上,问儿:“你作何事,遭受此苦。”盲儿告母:“我刚才到栴檀香家乞食,遇上恶人将我掷坑痛打。”
11、海拔(米):最低2624最高5141平均3918
12、所以同样的河流,由于六道众生的业不同,而显现出各异的景象。当地狱众生的业障渐次清净,逐渐向上转成饿鬼、鱼、阿修罗、人、天人时,相应地,所见的对境就会从岩浆变成脓血、宫殿、泪水、水直至甘露,业障的逐渐减轻带来的是外境的不断清净。
13、由于现代文化日渐淡忘了无私大公的思想,又拒绝佛法的救助,对于我执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切心理病的根本因、一切痛苦的根源,反而鼓吹实现自我是最现实的。这样一种缺少我执对治力而只有强化我执的所谓现代文化,若继续发展下去,人类的我执只会日益深重、坚固,最终有一天会陷入积重难返、不可自拔的地步。业障的障锢、心智的暗钝使得现代人无法接受智慧的教化,这样佛法的光明无法进入人们黑暗、封闭的内心,这些现代的人们便只有在我执的推动下毫无控制地拼命造业。而到了末劫,人与人相见即起嗔心,完全失控的、迷乱的心在强烈我执的驱动下使人们互相残杀不休,所以我执的癌症一旦到了晚期,便会濒临自我毁灭的险境。
14、如是生起慈悲心利人济世有何功德呢?
15、这个世间所谓的安乐,真实观察起来,其实多是对于痛苦渐息灭位妄起乐的错觉。即我们将苦的减轻当成了真实的乐,其实在“苦的减轻”上面根本没有不观待苦息的自性之乐存在。
16、基,能引生恚恼的对境有情,即自己依靠对境能生恚恼。
17、宋程明道先生,少年好猎。后见濂溪周先生,顿除其习,自以为正无此好。濂溪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耳。一日萌动,复如前矣!”十二年后,明道先生偶见猎者,果有喜心,乃信濂溪之言不谬。
18、“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9、自在圆满之因:当人前来求乞衣食等物之人,应常行惠施。即使不来求乞,也应主动作饶益;又对困苦之人以及功德田,何者缺乏资具,即应前往供施。
20、因为大力具足,故能担荷自利他利之事业,都无疲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