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欢文案短句的书友不知道蒹葭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及赏析、蒹葭中比兴手法的句子及其表达效果怎么去描写,今天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吧!
一、蒹葭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及赏析
1、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2、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1分)
3、解析:分析: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4、点评: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根据诗歌的题目、背景、诗眼、意象等着手。“炼字”题一般可从结构、内容、主旨某一方面来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5、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尽管诗人满腔热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6、B.与君/离/别意,D.同是/宦/游人。
7、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8、(5)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及的虛幻意境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在址。
9、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10、如唐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通过明暗互衬来表现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之”的意思是()
12、这首诗一唱三叹,诉说着对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向往,而那用来起兴的苍苍蒹葭、清清白露,和主人公忧伤怅惘的心情互相映衬,使全诗都笼着一层淡淡的哀伤。
13、作用:渲染凄迷的气氛,烘托惆怅的心情。
14、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尽管诗人满腔热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15、本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16、中考语文《蒹葭》测试题六
17、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一用比兴手法的景物描写,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幅肃杀的清秋景象,就把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痴情迷惘、空虚惆怅的心境渲染了出来。
19、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20、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蒹葭中比兴手法的句子及其表达效果
1、“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和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右:迂回曲折。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3、答案:卑湿荒远|艰险|望
4、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5、答案: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13)重章叠句是《诗经》的艺术特色,请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8、(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9、(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10、(8)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11、③《关雎》中“,”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12、品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与“撼”。
13、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4、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丛里,似见非见,时隐时现。这首诗用反复重章来表现悬念迭起。
15、答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6、分析:B、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17、“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
18、点评: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作答。
19、《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0、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三、蒹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的句子
1、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7)本诗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哪几句?
3、答案:《诗经》|305》|风雅|颂
4、答案:女子:天真、活泼、美丽和纯洁。|男子:忠厚、淳朴,对爱情真挚专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唐朝诗人,他擅长五律、五绝及七言歌行,对五律的建设和歌行的提高尤有贡献,有《王子安集》,《全唐诗》存诗二卷。
6、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7、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8、(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9、⑴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10、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节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节、第三节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13、第一节(前四句)爱慕:这一节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4、《兼葭》全市三章,每章置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出将诗意层层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为?”,再到“白露未已”,是时间的不断推移,意味着主人公企望追寻时间之长,表现出主人公的执著。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这都是地点的转换,意味着“伊人”的虚幻、神秘、难觅,而“伊人”的愈难以追寻,则愈能表现出追寻者的真诚。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中的艰难,而愈艰难就愈能强化主人公真诚和执著的程度。
15、关雎和蒹葭都出自诗经,诗经善于用比兴手法,在关雎中,以雎鸠作比青年男女,以雎鸠的叫声,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互召唤,蒹葭苍苍里面,以蒹葭做比喻,通过水中莽莽苍苍的蒹葭,来比喻自己的心上人,遥望而不可及。这两首诗中,都是以物来比作人,就是典型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16、答案及解析:B。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17、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萧瑟凄凉的晚秋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18、(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①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冷落(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借景抒情。②抒发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萋蔞,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是:运用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蒹葭关于比兴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1、答案:雎鸠|荇菜|窈窕淑女
2、答案:què城墙|jīn渡口|huàn做官|yá边|qí分岔|zhān湿
3、点评:学习古诗,对古诗有关知识要有所了解。
4、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5、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6、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向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既有“比”,也有“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9、2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10、解析:分析:《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1、答案: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12、答案:《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13、“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14、◆朝花|不一样的语文老师夕拾|一路缓归隔空想念
15、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16、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7、“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18、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0、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五、蒹葭中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
1、A.城阙/辅/三秦,B.风烟/望/五津。
2、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3、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
4、以秋景起兴,从而引出正文,它不仅点明了季节与时间,还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答案: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
6、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7、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8、《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9、(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苍苍,白露未晞。兼葭采采,白露未已。
10、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1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12、解析:第一题,做这类题,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分别从颔联的比喻手法,颈联的双关手法来进行鉴赏。第二题,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13、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
14、D.全诗流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15、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16、(11)简要分析“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的思想感情。(12)此诗押韵的汉字:苍、霜、方、长、央。
17、(3)描写男主人公追求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18、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19、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20、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