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欢文案短句的书友不知道去鲁迅故居的说说、去鲁迅故里的说说怎么去描写,今天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吧!
一、去鲁迅故居的说说
1、下面我们就领略一下鲁迅先生的各种趣事:鲁迅趣事随意理发给三倍的钱,认真理发一分都不多给鲁迅经常忙起来就忘了理发,朋友们开玩笑:“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见他衣着简朴,心想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理发结束后,鲁迅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2、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给了鲁迅先生观察人生的出发点和看世界的切口,而大先生对故乡所做的是什么?他重新命名了绍兴。因为鲁迅,我们说到绍兴,就不仅是沈园,陆游,秋瑾,还有了百草园,三味书屋,闰土,阿Q,还有《朝花夕拾》《野草》和《呐喊》。这是一个大作家对故乡最好的回报。
3、那么,他是不是在告诉人们:正是这条被无数人踩出、且沿用了数千年的路,才使得人们丧失了开拓新路的希望,而只能是继续拥挤在这条老路上艰难的走下去了……
4、故乡有两种,一种用来长大,一种用来离开,中间横亘着隔膜。用来长大的故乡有月下手握钢叉用力刺猹的少年英雄闰土,等长大了,想走异路,寻求别样人生,离开再回去,故乡只剩下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杨二嫂和灰堆中藏下的十来只碗碟,所以母亲的高兴中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这个神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人类文明的必然意象。现代化隐喻像闰土的八字,五行缺土,人们在神佛前许下心愿,用银圈套住,不让夭折,再放进火和金的炼狱中锻造,这件事,人类一直在潜心做着,几千年来,轮回的脚下早已踩出大路。
5、巨匠轶事|老舍:对白石翁为人与绘画,我最佩服
6、徐坤:《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短篇小说《厨房》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7、作为作家,我恨不生在鲁迅时。读他的作品,及同时代人写他的文章,我想起子夏对君子的描述,似乎切合鲁迅先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我读过鲁迅先生所有文字,他所爱所恨所痛,于我有同心切肤之感。鲁迅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眼下最需学习他的坚韧和勇气。
8、鲁迅之子周海婴用镜头定格的历史瞬间
9、鲁迅趣事鲁迅仿崔颢《黄鹤楼》的趣味打油诗《崇实》1933 年初,日军侵占热河省,逼近京津,华北危急。国难当头,北平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镜头:一方面是达宫贵人仓皇出逃;一方面是北平的大学生集体请愿,为民族存亡而奔走呼号。
10、故乡,在中国人的辞典里,是何等至高无上乃至魂牵梦绕的一个寄托,故乡与她生生死死来来往往的孩子,是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
11、走近巨匠|沈尹默:书法曾“俗在其骨”,何以成为一代大家?
12、鲁迅故居在虹口区山阴路大陆路村9号,1933年4月鲁迅迁居于此。这是一幢红色砖墙三层单开间楼房,底楼是会客室和餐室;二楼前间是卧室兼工作室,靠窗放着书桌和藤椅。1936年10月19日上午鲁迅在此逝世,遗体葬在万国公墓。1956年迁至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并建上海鲁迅纪念馆。墓地在公园中部,周围青松环绕,翠竹掩映,墓碑上镌刻毛泽东题词“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墓前有鲁迅铜像。
13、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
14、1927 年, 诺贝尔奖评委斯文赫想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被民国大师鲁迅婉辞拒绝。鲁迅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人!难怪,大名鼎鼎的画家陈丹青说:“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被鲁迅骂作“四条汉子”之一的夏衍,就非常佩服鲁迅“幽默得要命”。不同的人看鲁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看见他的“伟大”,有人看见他的 “矮小”,有人看见他的 “正经”,有人看见他的 “好玩”……陈丹青说鲁迅“好玩”,也不是恶意诽谤,更不是哗众取宠。原来,陈丹青是想把鲁迅从“神坛”和“祭坛”上请下来,脱掉别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形形色色的外衣,揭开别人强加在他脸上的神神秘秘的面纱,还原他真实的容貌和平凡的人生,让人们看到一个“活脱脱”的鲁迅。
15、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16、鲁迅曾仿崔颢《黄鹤楼》一诗描绘了日军逼近时达官贵人们借口保护文化,只顾抢运文物,不顾百姓及学生的丑态。
17、一百年后再读《故乡》,感觉历史与时代早就变得面目全非,在我们心里关于故乡的情愫与理解,竟然还是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写的那样。这大概是近乡情更怯的永恒来由,也是再“伟大的男人回到家乡也是孙子”的背景。
18、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
19、己亥迎春|张大千、齐白石……画过的《岁朝清供图》
20、来过绍兴很多趟,我一度也是绍兴的驻城作家。实际上,在没来绍兴之前,我们心目中的绍兴,因为有鲁迅先生以及他那么多著名的有关绍兴的创作,也都有过文学的想象。
二、去鲁迅故里的说说
1、绍兴也没能幸免。众多人心目中的鲁镇,正在从鲁迅构筑出的戏谑、神秘,蜕变成生硬搭建的商业装饰品。于是,热闹的咸亨酒店、阿Q的黄酒、华老栓的人血馒头、烛台下神情呆滞的祥林嫂,都成了混凝土的门面、遍布街道的纪念品、隐隐腥气的潮味和用竹竿打落柳叶的老人……
2、小记者:“您好,我是龙岩市松涛小记者,我能采访您吗?”
3、在那条老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着白衣的盲人。他用一根细而长的竹竿探着走路,走得不急不躁,有板有眼。看来他对这老街熟稔之极,老街也许是他的眼睛仅能看到的一道光。走完老街在一家茶楼坐下时,透过拉起的窗户,我望见护城河上的拱形石桥。那桥是灰色的,上面匍匐着一些绿色藤萝,有棵高高的柳树越过石桥,仿佛一个淘气的少年,赤脚站在水里,笑嘻嘻地看着流水。把目光放远一些,再远一些,便可望见老街上的房屋,看见灰瓦和飞檐,像漂浮在鲁镇上空的凝重的浮云,让我失陷于回忆和思索。
4、这天晚上,姨父请客吃饭,本地贡生阮廷藩也应邀在座。席间,阮士升对鲁迅说:“ 阿张,我先开个头,给你对个课,大家热闹热闹,好吗?”
5、倘若现在让我想想小时侯的事情,恐怕不论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意义的我都会忘得精光。
6、我非常热爱鲁迅先生的作品,我的书柜里有他的很多套不同版本的文集。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常读常新。
7、幸好,总有人能在喧闹中释出意义,迟子建就是其中之一。哪怕好戏早已散场,她仍感受到了百年前鲁镇的余韵……
8、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鲁迅杂文精选》)
9、多次来过绍兴,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再来,与往常相比,多了一份感恩之心。荣获以他命名的文学奖项,是我们的无尚光荣。
10、次日我起得很迟,把早饭和午饭放在一块吃了。天色仍然寡白寡白的,三两朋友聚集在一起,都说不想到安排好的景点去参观,我说那不如到绍兴的老街走一走。以我的经验,看一卷历史书,也许不如在一个有历史感的老街上走上一程更能领会历史的含义。因为老建筑会透出一股清秋般的苍凉,你能在其上看到岁月抚过的痕迹,触摸到历史心音的脉搏。
11、一百年前鲁迅回绍兴,写下著名的《故乡》,今天我再来到这里,已经完全没有当年鲁迅感受到的那种萧索破败。一百年间天翻地覆,绍兴依然山明水秀,却在乌篷船、青瓜蔓之间崛起了无数楼群、高速、工商科技企业。但是,鲁迅的《故乡》是不朽的,经过他的书写,绍兴不再只是一个地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场域;不仅仅是鲁迅、蔡元培、秋瑾、王羲之、贺知章的故乡,更是一切现代人、一切感受到田园牧歌共同体遭遇现代性变革的流散者的故乡。而鲁迅却从来没有沉溺在怀旧的、温情脉脉的退行性乡愁之中,他有大魄力、有锐利的眼、有开阔的胸襟,向往着“新的生活”,并为此踏路前行。今日所见,见证了先贤的理想、努力、奋斗之真实不虚,“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2、绍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可看的景点,可说道的地方,都很多。但在我看来,鲁迅故里,文学圣地,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我想,这也应该是文学人的共识。
13、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封建士大夫住宅。
14、鲁迅趣事鲁迅模仿东汉张衡《四愁诗》打油诗的故事另外,1924年,鲁迅与徐志摩同在北大任教(鲁迅教小说史,徐教英文),此时徐志摩热追“多才美女”林徽因而不得,就整天哭丧着脸,见了谁都“阿呀阿唷,我要死了”,装出一副病态。林与他本是朋友,平时相互来往并常有 礼品、果品、诗文之类的馈赠,并不存在爱情,他是剃头担子一头热。鲁迅对徐志摩这一作态很反感,加之徐志摩平日与胡适、陈西滢等人在一起,同属“新月派”,政见不同,鲁迅就与他开了个大玩笑,写下了这首诗。诗为:
15、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的浪漫:他赊账喝酒,他偷了书被人打断腿时为自己的辩解,都体现了鲁迅在其身上倾注的浪漫主义的热情。还有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阿Q,他对革命的无知的游戏态度,他由调戏小尼姑而生发出的对爱情的向往,他自甘其辱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直至他为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时,都仿佛是神秘的、可爱的,让人憎恨而又同情。
16、鲁迅先生从不浪费时间,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的。当我们在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时,鲁迅先生带病坚持写作、愤笔疾书的形象就会令我们羞愧;当我们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故事能使我们窥见自己的影子,猛然从“梦”中醒来。
17、走近巨匠|潘天寿曾经如此评价石鲁
18、小记者:“您好,知道绍兴有哪些名人吗!您最崇敬谁?能简要说说他的故事吗?”接受采访的游客刚刚参观完周总理故居,特别敬仰总理的简朴之风,侃侃而谈,听得小记者们也深受感动。
19、弋舟:《延河》杂志副主编,短篇小说《出警》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20、是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才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的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从他的故居直至老街,我感受到的是栩栩如生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是能让人的想像力急遽飞翔的地方。
三、绍兴鲁迅故居
1、这是绍兴,而绍兴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鲁镇。
2、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3、▲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市。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逝川》、《雾月牛栏》、《清水洗尘》,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4、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6、总之,喜欢鲁迅先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因为鲁迅逝世后被人们称之为“民族魂”。(2020/08/02)
7、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是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对人类的关怀。鲁迅先生毕生关注“立人”,致力于国民性的打造,关注民族在世界之崛起,饱含忧国忧民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对人类普遍命运的关注,在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征途中,让民族的命运与整体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学习鲁迅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以高度文化自信,海纳百川的胸怀,行稳致远的能力,以平等的姿态,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兼容并蓄,真诚与各国人民交融互建,加强文化交流沟通,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全球福祉贡献出新动能。
8、(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9、朱辉:《雨花》杂志主编,短篇小说《七层宝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10、鲁迅先生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学史中巨大的存在,庞大而坚硬。每个接受过基本教育的人,都阅读过他的文章。很多诗文,我们小时候都能背诵,《故乡》就是其中之一。小时候,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那一匹猹;还有一个杨二婶,豆腐西施,圆规,是我们给同伴取外号的模板。但我们那时候并不能理解《故乡》的沉郁和悲凉。是《故乡》,让我们明确了鲁迅的起点。他是一个有归宿也有故乡的人。近乡情怯,物是人非,鲁迅概括了中国人的故乡情。会稽之地绍兴,多情山水有情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绍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地方,自古如此,今后也将如此。
11、重走鲁迅故乡路,就是重温鲁迅和时代的精神。
12、它要承载参观者或轻或重的步履,这脚印当然比不得落叶抚过来得温存,更比不得风儿漫过来得清爽。又何况,这老门槛迎来的并不是它旧日的主人,它听到的大抵是游人的感慨和照相机的快门跳动的“咔嚓”声。稍好一些的,也无非是怀着凭吊情怀的人发出的几声叹息。
13、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14、几天后,父母出门后,那位陌生的客人又来了,仍旧问:“令尊、令堂在吗?”小男孩按父亲的话回答道:“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娘。呆虫!“
15、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16、鲁迅趣事鲁迅充满善意的打油诗《咏钱玄同》这首诗是 1936 年鲁讯咏钱玄同的。钱玄同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反封建文化的先锋,曾以“金心异”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过不少激进文章。其中有一篇主张人超过 40 岁就应统统去死,从而使社会年轻化。后来他却不能与时俱进,退化为保守主义者。作为一名北大教授,钱玄同还曾扬言,北京大学要开设辩证法课,除非砍掉他的脑袋。鲁迅先生与钱玄同曾是好朋友,先生的第一篇小说 《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所约写的。
17、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鲁迅趣事鲁迅的”宝塔打油诗“清朝末年,日本东京有一所中国留学生学习陆军的预备学校,名叫成城学校,其学生多为清廷选派的皇亲国戚,其中不少纨绔子弟,每日花天酒地,不求进取,只等混满时日,回国投机钻营捞个军官职位。这些保皇派,还装出“大将军”派头,嘲笑“自由平等”,向要求革命的留学生示威。1903 年,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看到这些情况心中极为愤慨,于是写了多首打油诗讽刺、批评这些有负于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有一首为宝塔诗:
18、也许,这正是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同时容纳着冰与火,爱与恨。就像他在《故乡》这一名篇里,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念,也感叹精神家园的失落。
19、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拨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少年的闰土是个项戴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的小英雄,感情丰富,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二十年后鲁迅和他再见时,他的脸上刻着许多皱纹,仿佛石像一般。鲁迅和母亲感叹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并且,他在灰堆里偷藏了鲁家的十几只碗碟准备拿回家。
20、故乡的好词:苍黄萧索悲凉心绪熟识凄凉神异瑟索潺潺悲哀悲凉竹匾伶俐愕然嗤笑惶恐寒噤萧索惘然朦胧寒噤鄙夷故乡的好句:
四、到鲁迅故居的说说
1、想起鲁迅先生时,这句话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是啥意思呢?
2、或者说,不管我们今天用什么样的风格写作,只要还是用汉语在书写,都绕不开那代五四前辈们的巨大影响。鲁迅的深刻性,他顽强的民族精神,影响着每一位用汉语书写的严肃作家的写作。
3、我们向前走的时候,河两岸的绿色小山在暮色中被涂成黑色,退到船尾。
4、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坚毅甚至严厉的先生,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作家,至少我们今天的书写方式,还是沿着鲁迅这一代的五四前辈开辟的新文化的道路在行进。乃至我们创作使用的文学范式,也都是新文化运动结出的果实。
5、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敌人的藐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表明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6、不错,朱安是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被其母亲以谎言方式电招回来所娶的媳妇。由于两人文化落差巨大,不被先生所认可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并且先生一直供养她的生活费用,就是先生逝世后,许广平仍然继续保持了下来。
7、可以说,近代以来的读书人,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已将绍兴当成自己心中的故乡,哪怕是刚启蒙的小学生,一提到绍兴的百草园,就有一种说来就来的熟悉。
8、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9、文章写父亲的背影,便是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
10、绍兴是一个别有情趣的水乡城市。来过几次绍兴,总能唤起我的童年记忆,因为,我也生在一个江南水乡小镇。一样的桥,一样的河流,一样的小船,一样的绵绵细雨,不止一次让我穿过数十年的时光。当然,在这记忆里,也极大地包含了童年时课文中鲁迅小说给我留下的画面。我至今还很难区分,是绍兴水乡成就了鲁迅,还是鲁迅成就了绍兴水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许多雷同的面孔中,绍兴以她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文学力量,坚守着,并健康地发展着。
11、“ 妙呀!”姨父夸赞说。是的,这下联对仗工整、平直、自然,真是无疵可指呀!阮士升高兴地拍着鲁迅的肩膀,鼓励说:“ 你祖父、父亲都是读了很多书的人。看来,你在城里书读得不错,只要继续努力,进步会更大的。”
12、沿着绍兴广场的护城河北走,没有多远,老街就出现了。我的眼睛蓦然一亮,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在被高楼簇拥着的宽敞的柏油马路上行走,常常觉得自己走在一具巨大的僵尸上,紧张、空虚、不知所措。而在狭窄的老街上闲走,我会无限的放松和陶醉。
13、然而,这些年来,《背影》的影响力已大为弱化,以致差一点被“遗忘”在中学语文教材之外。据说,学校方面有一种共识性的议论:仅以几只橘子和几滴眼泪来表现父爱子孝的文章在商业社会的今天已显苍白无力,缺乏刺激,读来味同嚼蜡。而文风又朴实无华,好似一杯白开水。总之,不像朱自清的其他几篇美文有教头。
14、然而,指南针却很粗糙,显示出蔑视,仿佛嘲笑法国人不懂拿破仑,嘲笑美国人不懂华盛顿,冷笑:忘记?
15、蒋兆和:愿将对万物真实的情感诉之于画作
16、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17、9月25日,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今年,也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发表100周年。绍兴市人民政府与《小说选刊》杂志社共同举办“鲁奖作家鲁迅故乡行”采风活动。
18、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很荣幸来到先生的故乡瞻仰。对先生的敬仰之心来自于他不朽的著作,从先生的作品里感受到他人格的力量,同时也感受到了先生故乡的文化精神内涵。
19、巨匠轶事|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20、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桑椹和覆盆子,在矮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
五、怎么形容鲁迅故居
1、写信,自然少不了在信尾写上问候语的。鲁迅早期的信多用文言文,结尾常用“此颂曼福”、“即颂时馁”等句。后来,鲁迅用白话文写信,如收信人从事著译工作,信尾写的是“即颂著祺”、“即请撰安”等句。是教师,用“并请教安”;是学生,用“即颂学安”。如是夫妇,便“即请俪安”。如是离家在外者,用“即请旅安”。写给母亲的信,要“恭请金安”。如果在春节时写信,会“即颂年禧”;若是春夏季节写信,就用“并颂春祺”、“顺请暑安”。此外,鲁迅还根据不同的信,在信尾写“日安”、“时安”、“刻安”等问候语。
2、欢迎订阅2022年《小说选刊》
3、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4、《百年巨匠》配音孙悦斌朗诵|余光中:中秋
5、街上很少有行人,石板路上干干净净的,明净、妥帖。老屋比比皆是,它们保持房屋原来的状态,格局是老格局,窗户也是老窗户。到这样的屋子走一下,你会嗅到一股散发着隐隐腥气的潮味,仿佛这房子是放置已久的鱼,因离河太久而伤感得落泪,而那气息或许就从它的眼泪而来。
6、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绍兴的“镇城之宝”。
7、他出去;母亲和我都对他的处境叹了口气:他受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饥荒、重税、士兵、强盗、官绅的折磨,简直像个木偶。我妈妈告诉我给他任何他不需要移动的东西,让他选择他想要的东西。
8、复旦“思修女神”陈果被停课?真相:一直在讲授,下学期已排课
9、鲁迅趣事鲁迅少年趣事——元宵对联,非常有才华有一年元宵节,鲁迅约十二三岁。按照过年惯例,鲁迅去乡下看望姨母。
10、小记者继续对游客进行采访。
11、这次的绍兴之旅,实际上是文化探源,文学寻根。鲁迅从这里出发走向学界、文坛和社会,绍兴是他文学创作的立足点,是他伟大精神的发源地。走近鲁迅故里,再访文学圣地,我们一定会从中获得应有的精神定力和文学动力,再在文学道路上奋勇前进。
12、走近巨匠丨傅抱石的四次写生足迹
13、这种时刻,你觉得那街分明像河流一样,潺潺地流动着,等着你的脚踏出阵阵水花。街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老房子。门楼各具特色,有的高而窄,有的矮而阔。房子多数是两层的小楼,也有三层的,极少。它们的色彩以栗色和苍灰为基调,屋顶的瓦基本是深灰的,灰得年头久了,就泛黑了。倒与天色极为协调,仿佛它们就是天的底座。你不要小觑了这老街,看着它不长,走起来就长了,长得仿佛没有尽头。而且也不是笔直的,略略地弯着,不是老人的那种透出暮气的驼背,而是一个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风情万种。
14、屋子没有大窗口,那栗色的窗子又一律是木格的。木格很细碎,就仿佛是横在窗上的一把把剪刀一样,把进屋的阳光给凭空剪得零落而黯淡,所以几乎很难看到一间阳光充足的屋子。当年的“迅哥”流连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住在这样永远暮气沉沉的房子里,他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就会更为迫切了吧。而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活跃。
15、刘醒龙:湖北省文联主席,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6、鲁迅向左面墙上一瞟,嘿,那里有幅《 春燕图》。有了!于是他灵机一动,顺口答道:“ 垂柳枝头
17、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18、“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19、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
20、姨父见两个对子都没有难倒阿张,心里暗暗欢喜,但又不肯罢手,便想出个更难的对子来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