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欢文案短句的书友不知道流落不偶的意思、落拓无偶的意思怎么去描写,今天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吧!
一、流落不偶的意思
1、爱人告诉我,我这种执念来自我的父亲。
2、(歇后语):一棵树结两个果;二四六八十
3、而且是一个自私的、矫情的、无意义的借口。
4、不同于往日吃喝打闹的专属综艺,《限定的记忆》的定位是明星成长纪实真人秀。因为他们的故事开始于舞台,他们的告别也将回归舞台,一如《偶像练习生》总制片人姜滨所言:“最终呈现一张高品质的音乐专辑,和一场高规格的告别演出,最终迎接属于他们各自的未来。”
5、更深的触动倒不是这个,而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不经意的动作,特别是不经意的失范,孩子看到眼里、记在心里的程度,或者借用一个时髦的词,孩子get到的程度,可能远超我们的认知。
6、经过仔细分析,我发现我不愿带孩子的根本原因,是我从心底认为带孩子(特别是陪孩子玩)是在浪费时间。
7、指生活不安定,虽有财,但都是别人的,有一天你得还,交友多以个人为中心,所以真心的不多,帮忙的话偶尔可以
8、(英文):dosomethingaccidentally
9、(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十三回:“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无独有偶。”
10、燃糠夜读南齐人顾欢,家贫好学。其父命往田间驱赶麻雀,顾欢作《黄雀赋》而归,田中稻穗被雀食过半。父怒,欲责之,见其所作赋乃止。乡间有学舍,顾欢因家贫无以受业,常倚学会舍壁后偷听,默记心中。夜间或点松枝以映书,或燃糠夜读。积年,学业大成。后在浙江天台山开馆授徒,受业者常多达百人。“燃糠夜读”遂与“囊萤映雪”一样,被后世作为刻苦自学之典,用于诗文中。(典见《南史》及《南齐书》本传)
11、(迁客骚人):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骚人:诗人。贬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诗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12、是城市也是人间,是人间便有烟火气。随着慢慢长大,很多时候遇到挫折或不公时我们会选择自己消化情绪,窝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慢慢疗愈伤口,对于倾诉,我们习惯性的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想把消极的情绪传递给他人,在这一点上大家似乎都很默契,认为所有人都忙于自己的事,应付生活中的苟且,长期性的emo,短暂性的快乐,因为我们太懂彼此,于是选择默默忍受。
13、读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14、——这首《鹤冲天》的作者柳永(约984~1053),是生活于宋仁宗时代的著名词人,曾名柳三变,坊间又唤他柳七官人,“少有才俊,尤精乐章”。他的词作,宋时传播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而柳永本人,却是放浪形骸之徒,“薄于操行”,寓居京师时,“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他为青楼女子所填的词,自然也多为“淫冶讴歌之曲”。
15、又读至“太液波翻”一词,宋仁宗终于将柳永的《醉蓬莱慢》掷在地上,说道:“何不言波澄?”“太液波翻”也犯了皇家之忌,因为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喻意宫廷之内不得安宁。
16、这篇檄文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很有鼓动性。骆宾王撕逼撕出新高度自不待言。
17、于是,爱人说得对。当我把全部目光都集中在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上,那被舍弃的过程,就是我的借口。
18、两年前的小陈还生活潦倒,不料眨眼间他就平步青云,成了名人。
19、(当世得失):得失:指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现世人们得意与挫败的不同境遇。
20、两位诗人之间这小小波澜,很快就会冷却。是非对错也许只是角度的不同和觉悟的高下之分而已。
二、落拓无偶的意思
1、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時右衛將軍謝莊因事下殿,積雪滿衣冠,回殿奏陳,武帝以為祥瑞,於是公卿並作花雪詩。花雪,即霰,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詩經》中“有先集維霰”之句,《韓詩》解“霰”為“英”,英即花瓣。沈約據以解作“花雪”。宋明帝《帝圖頌》“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簡文帝《謝東宮賜裘啟》“地卷朔風,庭留花雪”,均用此典。(典見《宋書?符瑞志下》)
2、(惘然如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3、在剧里,患了肠癌的老金说自己两年做了三次手术,现在每天就是早上喝点儿小米粥,吃点儿红薯、青菜,像水果很多东西不能吃,而中午就是吃些面条,再后来可能要吃软一些的面条。
4、就在昨天2022年6月8号,突然看到蓝天野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再加上前两个月(5月9号)秦怡的离世,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5、(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表示偶尔做一次
6、别问我为什么“男主外女主内”,我本人并不赞成这个观念,而且也“主”不了“外”。
7、(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8、秉烛夜游《古诗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乾、刘桢、应玚、阮瑀、陈琳、王粲等均罹疾死亡,曹丕因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均袭此意。(典见《文选?魏文帝与吴质书》)
9、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10、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遙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鐘子期歎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鐘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亦指樂曲絕妙。如董解元《西廂記》有“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句。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小說一篇。(典見《列子?湯問》、《呂氏春秋?本味》)
11、害偶去看了遍红颜流落非吾恋,下句是~逆贼天亡自荒宴。有人说是否定红颜对吴三桂决策的意义,总觉得红颜的分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比起来似乎太轻了。整首诗是吴伟业讽刺吴三桂为叛臣逆子,当时其父被捕和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尤其是后者促使他改变主意,“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于是立刻返程杀回山海关,并复信吴襄,声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可见吴三桂是双料叛臣加逆子,作者却安排他去哭君、亲,煞是好看。
12、从建立这个逻辑开始,我就陷入了一个悖论:
13、“原来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普通。”她说,“你看,咱俩是普通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不值得羞愧啊。女儿将来长大了,一定会乐意接受父母是普通人这个现实。”
14、尤长靖:“其实每次在排练室我都有在幻想,如果有一天我站上去了会是什么感觉。”
15、原来,我一直拒绝面对的现实,一直就摆在那里。
16、乔迁《诗经。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诗,开头四句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砍伐树木,丁丁丁,鸟儿鸣叫,嘤嘤嘤。它们飞出深谷,迁上高高的树林。按:唐代以后,都把诗中的鸟认作黄莺,后以“乔迁”、“莺迁”为迁居或升官的贺词。
17、看着从眼前飞驰闪过的车流
18、本书写得是晚清民国人物的另类故事,不仅故事精彩,而且读历史也是读现实,读出对中国制度乃至人性的另类观察。正如张鸣老师自己所说,“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所观察到的历史颠倒过来看,非要把漂亮孔雀后面的屁股示人。总而言之,一肚皮不合时宜”。
19、严酷的语言环境之下,这样类似詈骂的撕逼之作是怎样幸存下来,又被收录进典籍、流芳千古的呢?
20、但我认为不是这样。在我有限的记忆里,父亲对我的“管”,无非是动辄得咎式的训斥和暴打,我真心巴不得他不管。
三、落魄不偶什么意思
1、(龙门点额):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2、三年不窥园西汉名儒董仲舒,是专治《春秋公羊传》的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代任博士,悉心传授经学,曾三年不窥园。后人常以三年不窥园形容学习专心。元马祖常《壮游》诗:“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经笥”是装经书的箱子,诗意为因专心学习而学问渊博)”,即用此典。(典见《汉书?董仲舒传》)
3、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上方蓝字娱乐胡扒医关注我们
4、来源:老斯基野驶(ID:lsjyeshi)作者:咔巴斯基
5、可笑的是,只有我自己知道不是。
6、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以善於刻畫自然景物著稱,是山水詩派的創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陳王,死後諡號思,故世稱陳思王。他的文學才能,為當時和後世所推重。所以謝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又對曹植作了高度的評價。後人因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鬥之才”。如唐李商隱《可歎》:“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鬥才。”又唐徐夤《獻內翰楊侍郎》:“欲言溫暑三緘口,閑賦宮詞八鬥才。”(典見《南史?謝靈運傳》,《釋常談》)
7、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后以“墙东窥宋”为美女多情的典故。
8、(升迁荣辱):升:上升;荣辱:显荣与耻辱。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荣显与失意。
9、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10、登龙门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11、如椽笔晉人王珣夢見一人以如椽之筆與之。夢醒後道:此當有大筆事。不久帝崩,哀冊、諡議皆王珣所草。如椽筆,猶言指重要的文字。後也用以比喻筆力雄健。如元程钜夫《和寅夫惠教遊鼓山》詩:“煩公更泚如椽筆,摹寫雲天不盡容。”又宋張鎡《誠齋現韻見遺走筆複和並邀尤檢正京右司觀花》詩“戈揮就借如椽筆,不信湖邊日易沉”,都是指以大手筆描摹絢麗的自然景色。(典見《晉書?王導傳》附王珣)
12、春秋时卫国大夫蘧轮,字伯玉,有很好的名声。一次,卫灵公和夫人夜坐,听到车声辚辚,到宫门附近就听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在宫门的另一边又响了起来。卫灵公问夫人:“这是谁的车子?”夫人说:“一定是蘧伯玉的。”灵公问何以见得。夫人解释说:“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会夜间行车也不失礼,过宫门而下车。”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蘧伯玉。见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后以“蘧轮”为称颂贤臣的典故。
13、前几天,爱人主动约谈我:你总嫌我带孩子没耐心,这我承认,但你这有耐心的,倒是搭把手一起带啊?
14、古代文人重視詩文語句的錘煉,常常為了一句一字而反復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詩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所謂“呤成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均極能表明詩人在語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詩僧齊己作《早梅》詩,前四句雲:“萬木凍欲折,孤根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詩成後,自覺尚不滿意,就求教于鄭谷,鄭穀將“數”改為“一”,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穀為“一字師”。後人因稱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輝者為一字師。(典見《五代史補》
15、作为国内的第一档偶像养成类节目出道的男团,再也找不到第二个NINEPERCENT,而也正是因为这九个人聚在一起,NINEPERCENT才叫NINEPERCENT。
16、文字记载之前,人们到底怎么撕逼已经很难查证。但从偏旁看,想来应该是手动款。
17、@来一盅栀子窖乌龙:感动,往往只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微小的事。比如听到儿子在他的朋友面前骄傲的说,我妈妈做的饭最好吃啦,你要不要来我家试一下?比如,平时说话并不多的同事递过来的一包午间小饼干。那一瞬间的感动无法言表,却觉得,人间温暖。感谢这些感动,感谢生活中的这些小美好!
18、“那你就在里面呆着吧。”爱人笑道,“其实这也不算牛角尖,有时候我也想做个无所不能的好母亲啊。但是光想有啥用呢?”
19、谨以此与读到此文的诸君一齐送别20
20、此次再版,重新设计了装帧样式,更正了原书中的错漏。可以说,本书集结了一位脾气倔强、正直敢言的历史学者对历史和现实不合时宜的思考,在如今的当下,更显珍贵。
四、流落不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隋文帝開皇四年冬,楊堅派著名詩人薛道衡出使陳朝。古代交通不便,薛道衡到達陳朝首都建業(今南京市)時,已是次年的正月。正月七日為人日,陳朝大臣設盛宴相待。席間,薛道衡應主人之邀,以“人日”為題作詩,開口吟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聞此二句,大臣中有人竊竊私議,嫌其詩意淺拙無文。薛道衡續道:“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兩句表達詩人當時身份、感情和時令,委曲盡致,巧而不纖,實為佳作,滿座為之折,紛紛驚歎:“名下固無虛士!”意即“名不虛傳”,後常以此語喻才學能副其名聲者。(典見《隋唐嘉話》)
2、其实,这段话我不确定是不是这样表述,因为是在一个夏天的闷热午后听老师上课讲的。如果变成“说人话”的形式就是:一张照片之所以会打动一个人,肯定是因为照片中的某个元素让人触动。比如:童年有过饥饿经历的人看到难民的照片会感到触动,一位因意外流产的中年女性会对小孩儿很敏感。
3、这话说得挺重。以致于都不容易断定还在不在撕逼的范畴之内。
4、审核|黄文韬梁紫颜徐敬轩
5、晋代的阮籍能为青白眼,凡遇到他喜欢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即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遇到他讨厌或轻视的人就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旁边看。他母亲死后嵇喜来吊丧,他用白眼,嵇康来吊丧,他用青眼。见《晋书。阮籍传》后以“青白眼”表示对人尊敬、重视或轻视、憎恶。
6、这要换作别个女人,被骂成这样的泼妇、贱人、狐狸精,怕不要当场痛哭失声了。
7、他为求平步青云,竟然认贼作父,十分可耻。
8、是我把她带来这世界的,凭什么让她跟着我承受贫穷?
9、与前两者相比,第三条看上去是在包裹人,但一年一年流逝后,给人托底的恰恰是她。
10、流落 (liú luò)
11、戰國末年,秦相國呂不韋秉政,有家僮萬人、食客三千。他命門客各著其所聞,彙集為《呂氏春秋》一書。書成,呂不韋令公佈於咸陽城門,同時懸千金于其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千金。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懸千金以徵求意見。後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學作品或書法的造詣深湛。如梁朝詩歌理論家鐘嶸的《詩品》,稱讚《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典見《史記?呂不韋列傳》)
12、反义词:富贵荣华、财运亨通、平步青云、有钱有势、有财有势扩展资料穷困潦倒的反义词:平步青云
13、偶,中国的姓氏之一。有当代名记者偶正涛,安徽合肥人。自传说是从陕西汉中偶寨迁徙至此。
14、元稹和白居易均為唐代新樂府運動宣導者,兩人友誼深厚,常以詩文互相酬和,世稱“元白”。元稹任監察禦史,於元和四年三月出使梓潼勘察案件,時白居易在京於同月二十一日與弟白行簡及知友李杓直等遊慈恩寺後至李家飲灑。席間,白居易忽停杯道:“微之(元稹字)當已至梁州了。”隨即題詩一首於壁上:“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作詩之日,元稹果恰至褒城(今屬陝西,即梁州境)旅次夢與白居易、李杓直同遊曲江及慈恩寺,醒後作《梁州夢》詩雲:“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曲江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兩人遙隔千里,但神交若合符契。後人形容知友夢魂相交,常引此佳話。(典見《本事詩》)
15、而带孩子不能满足这个盼望。
16、東晉庾闡字仲初,作《揚都賦》,呈給當時掌政的庾亮。庾亮因與庾闡是親族,為了抬高這篇賦的身價,就說它可與漢代張衡的《兩京賦》、西晉左思的《三都賦》妣美。經他一推崇,人人競寫,京都為之紙貴。文學貴在創新,而《揚都賦》不過是摸仿之作,並無新意。因此謝安譏笑說:“此是屋下架屋耳。”同時人王隱也以“屋下架屋”評揚雄《太玄經》,譏其摸仿《易經》。故後人常以“屋下架屋”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複。如《顏氏家訓序》:“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17、木偶衣绣声偶擿裂土偶蒙金并威偶势
18、爱人静静听完,吁了一口气:嗨,我还以为你怎么了呢,原来是有心理疾病啊。
19、(凤泊鸾漂):飘、泊:随流飘荡。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20、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五、流落异乡的意思
1、到达目的地是自己努力的目标
2、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無兒子的愛妾。魏武子剛生病的時候囑咐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把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3、或者说,我总是下意识地相信,等女儿长大成人,她不会感激我今天花在陪她玩上的时间和精力,只会抱怨我没混出来,不能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
4、机会果然来了。皇祐年间(1049~1054),为庆贺仁宗皇帝寿辰,教坊正在排演新曲《醉蓬莱》。此时恰好司天台奏报:观测到老人星出现于天际。按古人的星象学说,此为吉兆。所以仁宗很高兴。那史姓官员便趁机向皇帝推荐了柳永:柳屯田工于音律,又善填写,何不让他写《醉蓬莱》?仁宗也同意了。
5、61雪泥鸿爪宋代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感情深笃。二人于仁宗嘉佑二年(1057)同举进士以后,宦海沉浮,常居两地,故不时相互赠诗以寄思念之情。嘉佑六年(1061)二人于郑州分别后,苏轼在渑池得苏辙诗,中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句。当时天寒雨雪,“雪泥”一词系实记征途之苦。苏轼因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予以发挥,有句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以鸿雁踏雪泥而又各自东西,喻兄弟因身不由己而分离。“雪泥鸿爪”后成为指往事所遗痕迹的有名比喻。(典见《苏轼诗集》)
6、出自近现代王国维的《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7、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8、我说道理我明白,但我就是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了。
9、精彩的撕逼,可以撕出“图样图森破”这种经典。当然那是头面人物才有魄力干的事。至于诗坛撕的,也就梦想啊远方啊,还有咖啡啊看书啊聊天啊打P啊这些破事儿吧。相比之下,古人用文言文撕出来的,仅视觉效果而言,应该是要雅致些儿。
10、(穷途落魄):比喻处境困难,潦倒失意。
11、(拼音):wúdúyǒuǒu
12、易中天老师:张鸣的文章是我一向喜欢的——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13、可别错过那些美丽的风景
14、塑造角色是自我成长的动力机制。在很长的人生阶段中,这两者都是合二为一的。直到怀疑自己的角色,角色与自我开始剥离。
15、此番重大调整之后,会有“偶像变主播”的情况出现,部分“降级”的妹子将以“网络主播”的方式继续工作。这些女偶像们的“职业路径”突发变动,虽然不能全盘代表国内偶像产业发展的现状,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国内偶像的发展困局重重。
16、64牛角挂书隋李密,父李宽爵蒲山公。密初为隋炀帝侍卫,状貌奇俊,为炀帝所忌。宇文述劝谕曰:“君家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必居身侍卫。”李密于是辞去侍卫职,折节读书。闻学者包恺名,骑牛前往从学,沿途不废读书,将《汉书》挂在牛角上,且行且读。途中为越国公杨素所见,杨素按辔在后跟踪,见他读得专心致志,问道“书生何以如此勤学?”李密见是越国公,立即下牛拜见。询问之下,方知正读《项羽传》,杨素不胜赞叹,归语其子玄感。杨玄感即倾心结交。“牛角挂书”遂为喻好学不倦的掌故。(典见《新唐书?李密传》、《语林》)
17、後漢張衡曾作《東京賦》,賦雲:“秦政利觜長距,終得擅場。”以鬥雞場喻嬴秦以強勝弱,併吞六國,專拒一場。“擅場”一語,後遂引申為技藝才幹高超出眾,壓倒全場之意。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言吳道子之繪畫造詣出眾超群。唐駙馬郭曖,曾邀集文士聚宴,大曆十才子中之李端、錢起均在座。李端最先成,眾人稱妙,推為最工。時唯錢起不服,疑為預先有準備,要求李端以其姓“錢”位元組為韻,即席再賦一首,李端援筆立成,較前所賦更工。郭曖遂奉名馬、金帛等為酬,時人皆稱是李端擅場。以後詩文評中,擅場一語,尤為習見。(典見《文選?二京賦》,《唐國史補》)
18、唐天寶十四載(755)春,杜甫曾作古風《醉歌行》,安慰落第歸來的從侄杜勤“暫蹶霜蹄未為失”,並讚賞其文章和書法:“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意言其文勢浩翰,章法雄渾。後因以“筆掃千軍”喻書法卓絕或詩文雄鍵剛勁。如元無名氏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中說:“韓吏部,李翰林,他兩個文施翰墨,筆掃千軍。”(典見《杜工部集》)
19、此词以非常华丽的文辞,描述了皇宫内壮丽的秋景,以及皇帝巡游的喜庆。柳永的本意,想来也是为了讨仁宗的欢心,却一时大意,在词中埋进了几颗“地雷”。
20、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