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欢文案短句的书友不知道赏析诗句的答题格式、诗句含义题的答题格式怎么去描写,今天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吧!
一、赏析诗句的答题格式
1、(注)①骚雅:骚,指《离骚》;雅,代指《诗经》。②浇淫:指不良风气。③兵火: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2、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出自唐·杜甫《望岳》。会当: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凌:登上。这两句大意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纵目四望,周围的群山便都拜倒在脚下,显得那样的矮小。~是杜甫名作《望岳》的末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作者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立意,想象登上泰山极顶后所见到的景象。这两句诗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于泰山绝顶。。
4、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5、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6、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7、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8、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9、答题格式:手法+说明+作用(特点,情感)
10、诗人在赤壁的泥沙中发现未锈尽的断戟,磨洗之后发现它是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诗人以逆向思维展开大胆设想,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点明周瑜成功的侥幸,发出新颖独特的议论,进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11、景物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可以把诗句做较好的翻译)
12、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13、(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4、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15、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6、课外作品比较、课内外沟通
17、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18、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19、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0、看到他最近种植在篱边上的菊花,现在到了秋天还没有开花和着蕾。
二、诗句含义题的答题格式
1、题型三:分析某一人或物的形象
2、汉文帝宣室召见少年才俊贾谊,不谈治国之策,却问鬼神之说,诗句中隐含着对封建统治者的冷隽嘲讽,同时又寄予了自己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3、②、此人“闲却传杯手”是因为“归兴浓于酒”。(2分)全词表达了词人面对蜚短流长的仕途心生厌倦,(2分)渴望归隐家乡,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2分)
4、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
5、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7、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8、答题格式:概括(特点+名称)+具体表现+回扣特点
9、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10、一般是评价诗词中的词语用的好不好、妙不妙……(请作肯定回答)或是给出一段后人对此诗词的评价,问你这个评价对不对、正不正确……(大部分情况下作肯定回答),如果是问将诗词中的“XX”词改成“XX”合不合适,那么请作否定回答。
11、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2、〔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13、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14、②渲染萧瑟、寥落的气氛,烘托了词人孤寂悲凉的情怀,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③为词人抒发重游南楼时时光流逝、忧国伤时的情怀作铺垫。
15、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6、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17、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8、莲:喻高洁,或表达爱情。
19、欢迎星标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转发文章,点亮在看
20、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三、古诗赏析句子的答题格式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④对雅道沦丧、世风颓败的社会现状的不满(或“慨叹”):尾联写杜甫的遗像留在简陋的茅屋中,而当今世上知音寥寥,足见杜甫的艺术精神、高尚情怀没有得到传承,
3、(1)结合意象,分析意境或思想感情;
4、(3)结构关系。首尾照应,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问答等
5、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样作用的段落,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6、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7、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咏写对象,通过登高望远、凭吊古迹、咏叹史实等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发思古之幽情等等。
9、(1)它们的目的不同 (2)修辞作用不同
10、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11、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助外在客观景物来表达主观感情,而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12、上周归纳了常考的:边塞战争诗、山水田园诗后,很多人都说太实用了,并疯狂催更!
13、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罗列(列锦)、叠词
14、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15、提问方式:探究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16、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17、(2)物志关系。即看是否是托物言志。
18、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9、③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20、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
四、赏析诗句的答题格式初中
1、(2)直看诗词中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
2、(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4、总之,以乐景、哀景写乐情、哀情,则愈见其乐与哀;而以乐景、哀景反衬其哀情、乐情,则倍增其乐与哀。
5、一般他会让你赏析其中的两句,首先你要简单描述句中的主要景象,然后写出这些景象烘托或衬托或营造…(这些词有区别)了什么氛围或环境等等,最后来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心情、抱负、…)
6、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7、(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8、(2)赏析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或内涵
9、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0、(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凝炼美。简远美。含蓄美。
12、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4、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
15、答题格式:找出特色词语+该词给人的感受+体现风格
16、理性分析历史事件,发表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见解,从而归纳历史规律,用以启迪世人。怀人伤己
17、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18、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19、(1)景情关系(2)意境(3)艺术手法(4)主旨
2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诗句赏析题答题格式
1、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方略
2、⑤把握描写(景、人、物、事、场景)的内容和情调(哀、乐)。
3、如: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的失意、陶潜隐居后的淡泊名利、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5、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6、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7、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8、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9、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
10、昔日的凤凰台上尚有凤凰鸟游憩,而今凤去台空,惟有江水,依旧径自东流。当年雍容华丽的吴王宫殿中的鲜花芳草,如今都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之中;而晋代的王族们,也化为一抔黄土,栖身荒冢古丘。诗人登临吊古,借景寄慨,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11、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12、意象解题格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13、②对杜甫坎坷人生的同情:第五句写杜甫多次在战乱中逃亡,几度陷于危难,表达了对杜甫的深深同情。
14、整理不易,点个“在看”,慰劳一下~
15、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
16、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17、(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步骤一)。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凄怆之情(步骤三)。
18、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1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0、答题格式如下:先指出那几句话用了夸张修辞格。然后指出是怎样夸张的?有什么效果?(突出……什么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