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欢文案短句的书友不知道赞美怒江的句子、描写怒江的优美句子怎么去描写,今天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吧!
一、赞美怒江的句子
1、怒江人最终接受基督教,有着深刻的文化和经济因素——基督教宣扬的生活方式帮助信众摆脱了酗酒、赌博的生活方式,摆脱了买卖婚姻和杀牲祭祀所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这些都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状态的民族以深刻的影响。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升,碧玺制品渐渐受到爱美人士和收藏人士的青睐,怒江碧玺也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碧绿湛蓝的碧玺就不必说了,怒江多色碧玺更是让人着迷,它将多种色彩汇集到方寸之间,在阳光月华下闪烁着七彩之光,成为和钻石、祖母绿等比肩的名贵宝石。
3、长久以来,我一直参不透傈僳语赞美诗的美妙之处。他们唱得并不整齐,和声未经严格调整与匹配,音色也都是本嗓,良莠不齐,情绪并不饱满高昂,甚至习惯性地流露出些许慵懒——总之,他们的歌声缺乏所谓的“神性”。十年来,我数次参加当地基督徒的三大节日(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季节一次次地聆听不同人群的演唱,我用沾满泥土的双腿插进到他们庸常的日子里,让自己的身体最大限度地触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我渐渐发现,那歌声的美,正在于对神的颂赞中,饱含了鲜活的人的气息。
4、调色:梦芷MZStudio
5、终于,在我访问怒江的第十个年头,在几位朋友倾力相助下,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6、走路与歌唱应该是人发自本能的两件事。古有游牧民族在中欧大陆的草原上传递商贸与文化,110年前的富能仁从英国跋山涉水来到中国,创傈僳文,教授当地人唱赞美诗。某个圣诞夜的晚上,当行耳打开耳机,操着傈僳语、用大本嗓唱颂的赞美诗涌入耳朵的时候,这种奇异的反差之美让我们热泪盈眶。歌者来自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的老姆登村,村庄依怒江大峡谷的悬崖而建,每日清晨云海翻滚,直到阳光透过高黎贡山顶的雪,撒满村里教堂前的小广场。网上常常评论这里是”人神共处“的”最美村庄”,真实的老姆登究竟如何?这是行耳和TouchingStudio终于在2017年底结伴成行,来到这个边陲小村的目的之一。
7、村庄的老人在讲述自己记忆中的村庄故事镜头里的白汉洛教堂
8、去向远方,更靠近自己|Dir.Gerhan
9、PEARSEAction
10、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头条号、官方抖音号已开通,欢迎关注,欢迎互动!
11、最后,附上来自怒江州福贡县老姆登教堂唱诗班的赞美诗,由周伟实地录音制作。(请在wifi环境下欣赏)
12、从2014年至今,历时四年,七进怒江
13、(出怒江记)我为什么去怒江?为什么重走传教士之路?
14、一般圣诞节的节期,从24号的平安夜开始,然后是25号圣诞日,26号有半天活动便结束了,以便路远的能回家。这年的24号正好是星期这里还遵从安息日的教规,所以集中报到的日子提前了一天,节日的活动从23号的傍晚就开始了。我是22号到的,26号离开,基本上参与了他们圣诞节的全程。
15、1221放学后,在家看动画片的小学生。云南怒江,古当。2006年12月。
16、如欲参与录制好诗歌视频录制,或推荐您心目中的好诗歌或诗人,请与诗歌君联系或发送邮件至cjshige@1com
17、灾难面前,路通百顺。在抗击灾害现场,我看到,怒江公路人冒雨战斗在公路抢险第一线。在这个风雨肆虐的四月,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公路人;哪里有公路,哪里就有公路人忙碌的身影。连续奋战19小时,最终抢通交通“大动脉”,怒江公路人踏实善战的点滴,向峡谷内外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18、参与录音的老姆登教会唱诗班成员。
19、再之后就是《爱噪音》里的短暂露脸;而对于他们的记忆终结在《Farawell》。
20、第1句)一路风和日丽,大自然的空气更是清新怡人,虽行走边疆,高速路却四通八达,竟无丝毫的阻滞,这大大增进了我们的愉悦穿行,途经保山、龙陵,过芒市、畹町、瑞丽、陇川、腾冲、怒江,沿途是瞧不够的险山秀水,看不尽的风土民情——“户撒刀”的锐利、傣家竹楼的精巧、松山古战场的磅礡、“国殇墓园”的肃穆……无不牵动我那颗向外跳跃的心!而其中最难忘的却数怒江之行。
二、描写怒江的优美句子
1、1021抱着自家鸡的儿童。云南怒,,欧鲁底。2006年4月。
2、从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到云南怒江州的首府六库,怒江在东侧的碧罗雪山和西侧的高黎贡山夹峙下,形成三百多公里长的大峡谷。在峡谷两侧的河谷与山坡上,数百年间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数个民族的人们,他们的祖先大多数是由碧罗雪山之东辗转而来,刀耕火种,渔猎为食。虽有蜿蜒曲折的数条古道连通峡谷内外,大山却始终是阻隔他们视野的屏障。
3、走在路上的人见面就握手
4、2003年7月,摄影师周伟第一次走进怒江做徒步旅行,他被峡谷里的赞美诗深深震撼。一年后,关于怒江建坝,开发水电的争论不绝于耳,周伟从那时起开始了长期的跟踪拍摄项目,记录当地社会生活和人群的变迁。
5、他们的歌唱,就是赞美诗的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合唱,在整个活动中是贯穿始终、人人参与的。除了每场有一段神职人员的讲道没有歌声,其它仪程,从开始到结尾,甚至在祷告中,都会有全体合唱,更不用说其中多次安排的全体献唱赞美诗了。由于是圣诞节庆,每场还有各村寨的轮流上台献唱,有点像我们企业内部的新年联欢,也等于是西方专职唱诗班的献唱,这种献唱也是以无伴奏合唱赞美诗为主。所以,说他们的圣诞节是歌声缭绕的节日,一点也不为过的。
6、(出怒江记)知子罗——天空之城的上帝啊!
7、2019年就要过去了,
8、李晶晶:您的摄影延展出纪录片《碧江》,而且还出了一张唱片,请谈谈被您称为“项目”的这个专题吧。
9、在孩子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父亲是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天撑着.父亲是一座大山,挺拨而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浓郁而深远.父爱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时,照亮我的行程.
10、0121浓雾笼罩的怒江大峡谷。云南怒江,古当。2006年12月。
11、站在富春江大桥上,极目远眺,山与水相依,水与山相伴。江水不急不湍,有如我眼里的富阳人;江里有捕鱼的船,也许我离得远了,看不清船上的人在做些什么;岸边有垂钓者,一溜儿排着很多,似乎每个人都很安静地等待着江里的鱼儿上钩。
12、“TSWORKS”|月光下Dir.JiaShijun
13、通过电影《德拉姆》和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介绍,三江流域的基督教赞美诗合唱在外界已有名声,赞誉很高。其实,如果单纯以西方音乐技术的评判标准来衡量,他们的合唱还称不上完美,不但比不上专业的合唱团体,就是与训练有素的业余团体相比,在合唱的均衡、准确、整齐等方面,都有一些差距——而且我所记录的节日现场,更不可能组织起有序的声部排列,这种差距就更为显现。为什么我们还是认为它不但好听,而且动人呢?不是因为音乐形态上的完美,而是音乐审美上的神妙。是的,“神妙”,这个词就该是这种天人同在心灵感应的歌声的专属。
14、雷平阳,1966年生于云南昭通,著有《雷平阳诗选》、《云南记》等诗集。
15、1121路边跳舞的小女孩。云南怒江,古当。2006年12月。
16、说丹江是人造的“亚洲天池”,它恬静的存在于时光空间深处,积蓄无穷能量于大山怀抱之中。富有生命的灵性,落入凡尘,远离喧嚣,平淡、静默、环顾层层叠叠的大山;静水深流,与世无争,衍生、汇聚、流动幸福的源泉,滋润一方沃土使山野灵秀。
17、元旦,基督徒在梯田中举行迎新聚会。云南怒江,马底。2007年1月。
18、大雨和洪水使道路、供电、部分通讯中断,河道两侧大量农田冲毁,下游农田被泥沙淤埋,绝大部分庄稼淹死,不少学校、农户房屋垮塌,佃户营村圈门沟整个山庄被泥石流刮走……
19、四天活动的场次很多,头尾两天各一场,中间两天每天三场(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一场),竟有八场之多。每场内容有所变化,但仪程形式大同小异,主要的,除了诵经与讲道,就是唱诗,可以说,没有歌唱,便不成礼拜——身临其境,我才意识到,歌唱在基督教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只有歌唱,才是教化人心、凝聚力量、表达爱心的最好方式。
20、0321在田头商议农事的男人。云南怒江,知洛。2006年4月。
三、美丽怒江怎么形容
1、非常感谢我们的朋友关睿,这是一张我们一起创作的唱片;也感谢排骨糖兄弟把我们的录音发给花伦乐队,机缘巧合中诞生了《大象》这首歌,我们将它同样收录在这张唱片中。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他们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有时,意外诞生的东西很美,自然到像歌谣一样能流传下来。那天下午我们在做歌,刚好在怒江旅行的朋友发了一大段唱诗班的音频,我们当时就被这原始的声音震撼到了。而赞美诗的声音和曲子又很贴合,在经过采样重新编辑之后有了这首《大象》。”这首歌也被收录在《大象席地而坐》电影原声中,也是很功德圆满的一件事。
2、饮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沔水诗经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3、李晶晶:您曾经给过我一本《风景旧曾谙》画册,拍的是太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充满了无比眷恋但又不再相识的情绪。
4、一百多年前,西方布道者把这个宗教传播到峡谷里,还创制了傈僳文,把万里之遥的赞美诗变成了峡谷山民自己的语言。一代又一代的山民走进教堂,首先献声自己的音色音高,找到并从此确定自己在四声部集体中的位置。他们的歌唱,不是表演,而是表达,表达对奇迹的赞颂和对世人的祝福,正如教堂门楣上的那条引文“在至高这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是这种信仰的力量,驱动着各守其职的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个声部协同交响,他们相信这可以直达天庭,而我们则感受到其它表演性合唱少有的纯朴的音乐之美。
5、关注绿盟·中国美丽乡村
6、合唱者和起音指挥(图三)。
7、人们哽咽地向牧师讲述他妻子生命最后时刻的情形:就在前几日,阿子打徒步去江东的南安甲村教堂布道,走到半路上就感觉肚子不舒服。南安甲村在里吾底江对面,须下到江边然后溜索过江,再往山上爬。那一日许是下着雨,路途愈发艰难,就在阿子打抬手拿起雨伞的刹那,刚刚做过手术的刀口破裂了,人们急忙将她搀扶回里吾底村,但丈夫恰巧外出,阿子打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刀口持续发炎,没几天便离开了人世。
8、instagram:touchingstudioshanghai
9、在演奏会现场,我们又见到了之前在老姆登的村民,他们和花伦的合练时间有点少,最后呈现可能也不太好,但对于村民和花伦都是一次新鲜的尝试。
10、视频制作:曾震葛丹胡丹丹
11、在我广播电台工作的8年中,做过几档音乐节目,因此听过不同风格的宗教音乐,也曾在教堂中欣赏白衣天使模样的唱诗表演。当我几个月前第一次触碰到怒江大峡谷的赞美诗时,遽然有种飘渺云端的错觉——并不整齐划一的演唱,未经训练和磨砺的嗓音,衣着朴素而整洁,面容蕴含羞涩,声部清晰,却因为熟练与生疏而错乱,偶尔还会有一个特别亮丽突兀或者特别低沉的嗓音打破和谐,尽管如此,从哪些怒族、傈僳族人瘦弱身躯迸发出来的歌声柔软地包裹起我,令我充盈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美妙。我出于曾经的“职业本能”,期望有朝一日把这歌声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得以打开闭塞的视听,体会一种如野草蔓生般的信仰存在。
12、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老姆登有一位“堂哥”,他是我们当地的音乐家朋友江晓春的堂哥,于是我们便也跟着这样称呼。堂哥的生活很简单,周一徒步三个小时上山务农,周六下山参加教堂活动、唱赞美诗。他在唱诗班的男低音声部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与此同时,也需要在山上的一周听着溪水潺潺,独自面对孤独。在我们住的150客栈,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主人,刚刚生了娃娃。有时你会听到她在厨房一边洗碗,一边唱着怒族歌谣《哦嘚嘚》,逗得背上的娃娃哈哈直乐。老姆登的音乐与生活就是这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或平淡,或有趣。
13、AJourneytoManzhouli>现场音乐会Video
14、和别处的碧玺不同,怒江碧玺不含铜,纯度高,是做饰品的绝佳材料,其品质并不逊色于世界顶级碧玺。在其他地方,碧玺一般以蓝绿色为主,但在怒江,碧玺颜色丰富多样,粉色、紫色、黄色……多色碧玺也成为了怒江碧玺的一大特色,吸引了一大批碧玺爱好者来到这里一饱眼福。
15、丹江,从莽林深处发源,由秦岭夹出一条小溪,经州城的都市繁华,突围而出,一路奔涌而来,肥沃着岸边的良田,翠绿了远近的山峦。一丛修竹从冬直绿到夏,那抹粉红招蜂引蝶,柳梢低垂随风摇曳。漂浮在竹筏上尽览漫山苍翠,藤藤蔓蔓间微露一角粉墙灰瓦,柴门半掩,歪斜的石板路蜿蜒江畔,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还有鸭鹅水鸟的嘎嘎叫唤,好一派幽静……
16、城建造在山上,不能隐藏
17、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远处的江天就被这朦朦雨雾连在了一起。这个时候,水中的圣灵似乎也出来徜徉,不然,天地间何以混沌成那样?那轻盈的竹排在江上是不需要划的,那澄澈净明的流水将她轻轻托住,柔柔的轻飘,轻飘,就飘进了水墨泼就的画卷。
18、清晨,下地干活的农妇。云南怒江,古当。2006年12月。
19、HappyNewYear!!!!!!!
20、坚持的过程,直至云雾散去
四、赞美怒江的一句话
1、诗人统筹:长江诗歌出版中心
2、第四首。是一场仪式结束时全体起立,主持人祈祷呼唤中的一段合唱。合唱很短,只有半分钟,但旋律优美,声部齐备,谁说不是来自内心的倾诉?主持人则随着歌声的余音,陡然提高音调,发出连声呼唤,完美地结束了一场礼拜。
3、礼拜日,两个信徒用吉他伴奏,表演赞美诗。云南怒江,欧鲁底。2006年4月。
4、周伟,自由摄影师。1969年生于江苏,做过厨师、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记者、杂志编辑,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之后成为自由摄影师至今。长期从事纪实摄影专题拍摄,作品曾在大理、新加坡国际影会、凤凰国际双年展、丽水国际摄影节和三影堂艺术中心展览,获得多个奖项。
5、(出怒江记)老姆登——上帝来过的村庄
6、上世纪初,多个教会成员翻越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分别进入峡谷里开始传播福音。基督教传教士还创制了以拉丁文为基础的傈僳文字。美国传教士杨思慧夫妇结合当地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改编了几十首多声部赞美诗,几十年来传唱不绝。
7、就像教堂传出的赞美诗,一直回荡在怒江大峡谷之上。
8、0221背肥料的妇人。云南怒江,知洛。2006年4月。
9、1921圣诞节聚会人群中的一位少女。云南怒江,子楞河。2005年12月。
10、第一次知道花伦乐队,大概是08年听的那张《SilverDaydream》。在当时国内一众后摇乐队中挺特别,就是那种很低调但又特别的感觉,加上是武汉的乐队,好感度加分很多;
11、云南,一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这块红土高原上,有四季如春的昆明,有古南诏大理,有神秘圣境香格里拉,有充满柔软时光的丽江,更有绚丽斑斓的多民族文化给了她的神秘多彩的无限魅力。
12、1821山涧中的洗礼。云南怒江,欧鲁底。2006年4月。
13、登上游船,逆流而上,富春江便如锦绣彩缎,渐次展现——岸上青翠满目,山花烂漫。纵向望去,两岸沿山的映山红簇拥着幽幽江水肆意铺排开来,宛若给江水钩织上了两条蜿蜒飘去的红色花边,旖旎迷人;偶尔掠过的不规则沙州上,翠竹叠叠、苍翠欲滴……
14、灾难是一本教科书,磨难更是一种力量。在党中心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彰显,正如此,所以当面临天灾,我们才不仅仅只有泪水,更多的还有信心和决心。总书记那铿锵有力的号召至今环绕在耳旁,“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15、沿着百年前的传教士之路
16、第三首。也是一首常唱的赞美诗,名称我还没查出来。也是合唱轮唱。我录有他们两天两次演唱的,在剪视频的时候,为了画面的丰富,我把两次的混用在一起,才发现无论音高速度都一模一样,毫无违和感。这两次,起音指挥的是不同的人,大家的座位也完全变换了,却是拷贝一般的唱来,我想到的是,在他们日复一日形成的固定的惯习中,该有多少不厌其烦的执着与虔诚?
17、在各村寨的台上表演中,就有一部分是在新潮赞美诗的CD伴奏下,用载歌载舞代替了单纯的献唱。目前,这种舞蹈还十分简朴,就是对歌词直接对译的哑语式动作,但我相信,就跟广场舞的进步一样,假以时日,能歌善舞的她们会更为“艺术化”的。
18、李晶晶:您认为摄影师应该如何选择拍摄题材?是选择身边熟悉的题材,还是挑战新颖的内容,去一些偏远的地方?
19、把一泓清水倒映十余点苍雪,生出万千景象;将三月柳丝拂开几片望夫云,流传几许情殇。
20、大理的洱海形如人耳,风平浪静时,像一颗深绿色的宝石镶嵌在云南大地上,微风吹过,海面上金光闪闪,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浪花,妩媚动人,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五、形容怒江风景好的句子
1、关于苍山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千秋岁月,苍山下,演出几多荡气回肠历史剧;一代风流,洱海边,谱就无数惊天动地英雄诗飞来碧落千年雪;点破苍山六月寒把一泓清水倒映十余点苍雪,生出万千景象;将三月柳丝拂开几片望夫云,流传几许情殇关于崇圣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普觉梦中之梦;一声一佛,千声千佛,遥闻天外有天关于蝴蝶泉蝴蝶舞翩跹,为万紫千红飞去飞来,前生疑是庄周化;青山留胜迹,有层峦迭嶂宜晴宜雨,此地重吟道韫诗云弄古幽泉,凭玉镜涵晶,坐凉亭飞阁,品醇酒香茗,蝶树银花疑晓梦;龙关开视野,枕花屏叠翠,面碧洱海舟,听民歌白调,诗囊画箧快平生暂时这么多吧
2、在天主教堂前玩耍的男孩。云南怒江,秋那桶。2006年5月。
3、沉在湛蓝的江底的山坳处,倒映着一轮铜盘大的斜阳;山坳含住彤红的太阳,似乎要把它整个吞噬。夕阳变幻出美丽多姿的色彩:由彤红而金黄,由金黄而淡红,进而使蔚篮的江水融进玫瑰般的色彩里。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李白:《望天门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江)。
5、心潮逐浪高。流水心不竞。水,至清,至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刘禹锡《叹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钟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兰。好评哦
6、周伟:对我来说,摄影也好,拍纪录片也好,都是自我表达的一种形式。我的拍摄是有态度的,立场是第一位,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很温和,可能看不出激进,可能跟自己的个性有关吧。我对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兴趣可以说超出了一般的兴致,和怒江结缘完全是兴趣使然。我关注现实和文化的嬗变,从摄影的本质来讲,我们永远只是拍现实,拍不了历史和未来,如果有这样的理念再去看待民族和文化事象,就会产生态度,在创作过程当中有脉络,最终产生的结果会有指向性。
7、周伟是江苏如皋人,现居常州。做过两年厨师,8年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2000年辞职至今一直是自由摄影师。从对着灶台、对着话筒到对着一架照相机,周伟说其实自己一直都不太擅长面对喧嚣。30岁时,他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读书,决定要用照相机作为表达自己的一个出口。
8、如果说对云南有进一步的了解的话就是鲜花。闽南的花市,一开始是来自漳州百花村,后来逐渐有广州花城的,这几年大多是昆明空运来的,不愧是春城,花香四季,品种繁多。再发展下来才有了:大霞美的花卉基地和清源山的花博园。
9、2018/1/19于怒江大峡谷
10、天色也越来越暗,大家只能利用手电光来照明,并扯着嗓门喊向被困的群众,依着求救声来寻找。抢救过程中,战友们有背背的,有肩扛的,有胸前抱的,有头顶着的……抢救场面感人至深,现场秩序紧而不乱,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路上受困的所有群众都从水中安全撤离。
11、2016年8月,绿盟·绿摄影团队与中国当代独立摄影师吴晓慧及团队组成白汉洛民族志纪录片《去远方,聆听怒江边的赞美诗》拍摄团队,深入云南省贡山县迪马洛乡的白汉洛村,开展“中国美丽乡村计划”文化工程之历史文化遗产的记录活动,通过镜头的力量,记录当地民族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印迹,以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从而更好的向外界传播民族地区文化和绿盟“中国美丽乡村计划“文化建设精神。
12、关于杨思慧夫妇在怒江大峡谷传教经历,我在《钟摆上的怒江》一文中有详细的记述。
13、“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如今怒江的基督徒,每到礼拜天任然恪守教规,停下一切劳动,让身体歇息下来,走进教堂,聆听布道,手捧着圣经和赞美诗,一遍遍祷告和歌唱。第七日,是这群人生命的歇息站,也正是在这短暂的停顿间,让灵魂得以喘息,让内心保有敬畏与宁静。
14、购买《第七日——来自怒江大峡谷的赞美诗》CD及摄影作品图录
15、以个人之力展开系统田野考察
16、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更多活动
17、图教堂内。图边唱诗边做笔记。
18、行走艰辛,打赏是神的美意
19、在云南的西方宗教传播区域过圣诞节,我和土地与歌的朋友们十几年前曾经有过一次,是在迪庆的茨中,那里的圣歌与弦子的交响曾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茨中是天主教,怒江这里是基督教,十年前,我和谢佳第一次来老姆登,也曾打问过这里的圣诞节。怒江这边信徒众多,教堂广布,采取的是集中过节、轮流坐庄的方式,即匹河乡境内的信徒每年集中到轮值的一个教堂过圣诞节。匹河乡辖下的村寨分布在怒江两边,最远的会走几十里山路过溜索去过节的。当年我们就约定,等到老姆登主持的时候,一定过来。这样一等再等,终于等到2017年由老姆登来办节了。
20、千秋岁月,苍山下,演出几多荡气回肠历史剧;一代风流,洱海边,谱就无数惊天动地英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