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欢文案短句的书友不知道戏曲的说说、自己唱戏的说说怎么去描写,今天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吧!
一、戏曲的说说
1、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2、我一个哥们儿,四击头打上刚要亮相,突然回头滋溜钻回上场门,原来忘记戴髯口了,回去戴上又重新打四击头上场!
3、《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4、首先,后一句是不是没打完。赏析短短数言融合了京剧旦角的三大流派和几大剧种,明确了戏曲广告的身份,点明了主要内容,既对仗公整有内容丰富。
5、这首现代诗,赞美了唱戏女子眼波流转、或悲或喜的万种风情。
6、发表听戏的说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
7、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8、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逛天桥在旧社会也有犯忌的,许多家庭不许子弟到天桥,其主要原因是家长认为说相声的“不说人话”,唱戏的“野调无腔”。为满足人们春节听戏的“戏瘾”,年画中的“戏曲画”就派上了用场。老北京有过年挂年画的习俗,他们挂的年画主要来自天津杨柳青,少部分来自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中除以胖娃娃为主的《吉庆有余》外,最受青睐的是以戏曲为内容的,如什么《三英战吕布》、《挑滑车》、《长坂坡》、《岳母刺字》、《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木兰从军》、《大闹天宫》、《牛郎织女》等等。这些年画过年时挂在墙上,老人们会将画中的内容讲许多遍,小孩们听了也算过了“戏瘾”,或者培养了他们的戏曲爱好,增加了历史常识。
10、描写唱戏的优美句子,图书馆旁边的那道流水循环往复的坠落,2月高挂于云端之上。
11、高腔呢?我们从它的字面意思就能看得出来,高腔所代表的一个音调是非常高的,并且呢,有很强的爆发力和感染力,然后所读出来的音节包括每一个字都有很强的朗诵性,所演奏的乐器呢,也是通过打击的方式和弹唱的方式,那么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色就是一人唱罢众人帮腔,这样表现出来的方式非常有感染力,因此,高腔也非常荣幸地被称为我国四大戏腔之一。代表的剧种有湘剧、滇剧等等。
1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就是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顺应历史潮流,不逆潮流而动,这才是处事的正确态度。
13、在这样的一些时刻里,我们看到了我们想要的教育戏剧课堂上孩子的样子——真实、敏锐、丰盈。
14、首先咱们说说梆子腔,说到这个梆子腔,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它的表现形式大部分都以木头做成的棒子敲击发出的声音比较有特色而得名,除了这个帮子,还有板胡作为搭配乐器,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是非常的鲜明,因为他是冲击撞击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整体的感觉是,节奏感很鲜明,同时也能体现出来这个戏腔所在的地域的人民的纯朴的风格。
15、卡洛斯•塞尔德兰CarlosCELDRÁN,古巴舞台导演、剧作家、戏剧教育者、教授
16、明代的北杂剧灭亡,而杂剧在南方逐渐南曲化,成为南杂剧。兼有北杂剧与南戏之长的南杂剧备受文人与观众的青睐,一直到清代还在与地方戏曲相结合。
17、《清音阁演戏图》,藏于故宫博物院。该次演出是乾隆为庆祝平定台湾林克爽起义而举办的。
18、投稿邮箱:756691763@qq.com
19、在我所喜欢的戏曲剧种里,豫剧是其中之一;在豫剧里,我喜欢的名家有三位老师。
20、这么想来,倒是释然。变化意味着机会,死亡意味着重生。而我依旧坚持当时的看法——只要不停止对生命的探索、对世界的好奇,我们就依然走在探索教育戏剧的路上。
二、自己唱戏的说说
1、清晨,公园里传来一阵阵字正腔圆的京剧念白。
2、中国戏曲远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高科技的视听艺术大有取代传统戏曲的趋势.传统戏曲面临是去是留的问题.有人认为科技发展了,有了现代的视听艺术就应该淘汰传统戏曲艺术,我们不能喜新厌旧.戏曲促进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使两国礼尚往来,关系更加融洽,你能说戏曲艺术没有一点功劳吗?所以,我要说传统戏曲应该留下来,它应该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望及时采纳!
3、2022年5月29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老师去世,享年100岁。
4、京剧是我国的国剧,一般不归为地方戏种。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最早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现,流传于北京一带因此称为“京剧”或“国剧”。主要代表剧目为《贵妃醉酒》、《铡美案》、《甘露寺》等。
5、再说说传统戏剧与年青观众问题。
6、在我对戏剧觉醒之前,我的老师们早已献身于此。他们以自己遗存的生命建造了房屋,创造了富有诗意的工作方法。他们之中很多人籍籍无名,或极少被人记起:他们在沉默中工作,在排练室里谦恭有礼,在满是观众的剧场之中忙忙碌碌,年复一年,取得非同凡响的成就之后,他们却逐渐从这些地方隐退,最终消失。当我明白我个人的命运也会步他们的后尘之时,我也领悟到,我继承了那种执着且独特的传统:活在当下,不怀任何期待,只是期望透彻领悟那些无法重复的时刻:人与人在昏暗的剧院相遇,没有其他任何的保护,只有真实的肢体动作和发人深省的台词。
7、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8、唱戏说说,水从凿开的豁口狂泄而出,理解要有智慧。
9、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喜欢它的群体,但也仅限于吸引这个群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爱的艺术形式。
10、有人说演员是慈悲的,他允许这些灵魂进驻到自己生命里。确实是这样。即使再平凡的一个生命,也有夜莺在他身体里歌唱。我听到过。
11、一支勾勒眉角的笔,一袭染尽红尘的衣,一段花腔婉转的唱词,一篇死别生离的曲艺。京剧,穿越千年的曲调还依稀在耳边响起
12、首先咱们说说梆子腔,说到这个梆子腔,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它的表现形式大部分都以木头做成的棒子敲击发出的声音比较有特色而得名,除了这个帮子,还有板胡作为搭配乐器,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是非常的鲜明,因为他是冲击撞击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整体的感觉是,节奏感很鲜明,同时也能体现出来这个戏腔所在的地域的人民的纯朴的风格。
13、其实,关于粤剧观众后继无人的生死存亡问题(其实也包括别的更多剧种)我年少时已经偶有所闻,并非今天才引起关注。“粤剧必须要发展,要创新,故步自封必死无疑”这样的话听了许多年,没见它在总体上有多大改变,却依然没死。
14、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15、”中国戏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16、(唱片专辑)昆曲古诗词演唱:《华章雪韵》
17、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8、(英译汉:逄锦来、汤益明)
19、祝福三岁的壹豆,祝福世界戏剧。
20、马金凤老师是我所喜欢的戏曲名家之我特别喜欢她的《穆桂英挂帅》。
三、戏曲感悟人生的说说
1、他们都是为戏曲艺术奉献了一生的人,
2、我的戏剧家园存在于那些与观众相遇的时刻。他们来自我所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他们夜复一夜地来到我们的剧院,陪伴我们,与我们分享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我的人生由这样一些独特的时刻筑成——当我不再是我,当我不再为我自己受苦,我获得了重生并理解了戏剧这一职业的涵义:为追求纯粹的短暂真实而存在。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知道我们在舞台灯光下的所言所行,是真实的而且反映了最深沉、最个性的那部分自我。我戏剧的国度,无论是我自己的还是演员们的,都是由这样的一些时刻组成:我们抛弃了面具、修饰以及对我们自身的恐惧,我们在黑暗中携手。
3、杂剧一直到元末开始衰落,主要是由于其逐渐文人化案头化而失去了舞台性,加之体制、演、唱、创作等各方面不如南戏灵活。明代的北方杂剧进一步衰落,明万历年间北杂剧消失成为绝唱。
4、昆曲(百戏之祖)京剧(国粹)越剧(第二大剧种)黄梅戏(五大剧种之一)豫剧(五大剧种之一)评剧(五大剧种之一)秦腔(陕西)吕剧(山东)晋剧(山西)粤剧、潮剧(广东)徽剧(安徽)沪剧(上海)闽剧(福建)越调、曲剧(河南)锡剧、扬剧(江苏)绍剧、婺剧、杭剧、湖剧、瓯剧、甬剧(浙江)桂剧(广西)吉剧(吉林)龙江剧(黑龙江)藏剧(西藏)赣剧(江西)当然还有我们的川剧(四川,最具观赏性的剧种)
5、到了元代,北方杂剧兴盛横行南北,一直到元后期南戏才再度崛起,取代元杂剧成为叙事文学的主流。元代南戏主要有高明《琵琶记》和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在体制、音乐、演唱、创作等方面相较北杂剧都更自由。
6、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在这个节日里祭祖敬神、守岁拜年、饮酒赴宴、走亲访友,是老传统了。不过,在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电影、电视和“春晚”的年代,过大年听大戏就是不少人值得回忆的快乐时光了。
7、发表听戏的说说,你也都懂,那些考场上半路上杀出的黑马往往是心态非常好的。
8、渭城朝雨休重唱,满眼阳关客未归。
9、越剧追鱼(观灯) 鲤鱼:夫妻携手往前行, 张珍:一路之上看花灯,大街小巷锣鼓喧。 鲤鱼:万户千门弦管声, 张珍:莫道去年灯景好,今年的灯儿色色新。 这厢是狮子滚滚遍地锦。 鲤鱼:那厢是二龙戏珠满天星, 张珍:双双蝴蝶迎风飞舞, 鲤鱼:对对鸳鸯比翼交腾, 张珍:脚踏莲花是慈悲佛, 鲤鱼:手抱琵琶是那王昭君, 张珍:外街花灯看不尽,回头又往内街行。
10、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
11、为了庆祝今年的世界戏剧日,以及为年满三岁的壹豆戏剧做一个纪念,壹豆戏剧的宝藏女孩们将要在此分享她们与戏剧的故事。文字比较长,如果你对她们的故事感兴趣的话,请耐心读下去——
12、最早是宋代杂剧,继承自唐代的歌舞戏和优戏。在金人占领的北方的宋杂剧被后人称为金院本,倡伎所住院子的院。宋杂剧和金院本在内容上都是以插科打诨、政治讽刺、社会风貌的展现为主。
13、一袭鹅黄色精致的绣着白色雏菊上衣,下罩月牙色的垂苏软裙。万缕青丝用别致的七色琉璃步瑶绾之,不施粉黛,却显娇媚动人。
14、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地方戏曲,像安徽的黄梅戏、上海的越剧、陕西秦腔、广东的粤剧、江苏的昆曲、四川的川剧、河南的豫剧等等,当然最著名的当数京剧了,不过,京剧已经“黄袍加身”,成为国粹了。
15、围棋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16、梨园世家、功底深厚、唱腔圆润、扮相秀美、维妙维肖、京腔京韵、云鬓珠花、生旦净丑、有板有眼、
17、张冰梅:故乡的炊烟(外一首)
18、元杂剧在元代一统时期极为兴盛,北方就有诸如大都、山东东平、河北真定、山西平阳四大作家群。像关王白马郑、乔吉宫天挺就代表着元杂剧的最高成就,使其成为一代之文学。
19、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20、唐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代表的优戏和以《踏摇娘》为代表的歌舞戏,经由宋金杂剧院本的铺垫,成熟于宋代的南戏形态。元代戏曲指杂剧和南戏,明清戏曲主要指的是南戏传奇了。并且南戏传奇在明清经过各地方声腔演变,形成了昆腔等戏腔,再经由地方戏曲发展,花雅之争,昆曲衰落,形成了西皮二黄,迎来京剧兴盛,各种地方小戏繁兴的局面。
四、关于戏曲的说说
1、京剧,是一门高超的技术;京剧,还一种动听的旋律;京剧,是让你精神抖擞的力量
2、戏曲界又称梨园界,它曾有严密的组织和规矩,设在天桥附近精忠庙的梨园公会对于春节间演戏是十分认真的。古时候,戏曲并非是单纯的娱乐,而且还是宫廷礼仪,有的戏有一定的宗教内容,许多祭祀活动都有戏曲登台亮相,称之为“酬神”,演出的剧目被称为“酬神戏”。在“酬神”之外,戏曲还有教化作用,演什么讲究应时当令,不可造次。春节期间演的戏已形成了模式,戏班不能随便变动。
3、徽戏本是安徽的地方戏,但自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并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后又不断改进,终成国粹。京剧确实也好听,好看,比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等。
4、这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悲剧。写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成为恋人。但却因两个家族是世仇而不能结合。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一次罗密欧为替朋友复仇,刺死人而被流放。朱丽叶为了逃避父母的逼婚,喝下神父的药酒“假死”。由于报信人的耽搁,罗密欧误以为朱丽叶真的死去,在她身边自杀了。朱丽叶醒来,悲痛万分,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部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与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歌颂了自由的爱情,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位主人公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争取爱情自由的著名典型。
5、最早形态是先秦的巫祭歌舞仪式(悦神)和先秦倡俳优伶弄人演的优戏(娱人)。
6、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7、清末民初之际,春节里听戏就是很好的精神盛宴。那时的剧场内没有现代的灯光布景,但热衷此道者可以在闭目听戏时品出戏的真正味道。正如《北平岁时征》所载:“京都戏馆,俱于元旦开市。是日,各部梨园扮玄坛登场,呈金书‘开市大吉’四字为贺,各馆咸以先至为荣。除夕子夜,即张灯火以待。”大年初一就听戏,似已成惯例。
8、传统戏剧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到了今天各戏种已完全成型并达到了其自身发展的一个巅峰,想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去求变的可能性基本不大,就如巴洛克音乐到了泰勒曼和J.S.巴赫便很难再发展,再发展便到了古典音乐时代,而古典音乐到了贝多芬已是巅峰,德彪西想去打破它,一不小心印象派音乐便产生了,然后再发展就出现了浪漫派音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旦到达它的巅峰便很难再继续发展,如若发展便会创新出另一种艺术形态。就如唐诗走到尽头便有了宋词。
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10、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那心里话。意思是通过说心里话的形式,让对方吐露委屈,从而放下冲动的思想。
11、看戏剧的心情说说,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要好好的加油了。
12、因为一个小小的“船说”事件,引来一阵对粤剧的热议,连以前不关心粤剧的许多年轻人都一下子重视起粤剧的生死问题。
13、夸唱戏好听的句子,趁早放手吧,抱起死去的旦旦。
14、我估计是很难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件事奉献一生(即便是古琴,我也没有打算把它当做毕生事业来做);
15、我为什么会喜欢戏曲呢?可能要与我的姥姥有些关系。我小时候经常跟在姥姥身边,姥姥喜欢听戏,她听我也听;不过那时候没有什么剧种的概念,也分不清什么晋剧、京剧、昆曲、黄梅戏、越剧,只要是戏都听。
16、对以前的人影响无处不在。现在对日常生活已经没什么影响,中国原创的一套体系都瓦解了,要音乐没音乐,要文学没文学,要服装没服装
17、明清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康熙、乾隆之际,盛行“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戏曲声腔。“南昆”,是指产生于元末的昆山腔。“北弋”,是指产生于元末的弋阳腔。“东柳”,原指山东的柳子腔,后来则是泛指唱山歌小调的声腔剧种。而“梆子”则是指明末清初“始于陕西、以梆为板”的“梆子腔”。到了清代中期,又出现了影响深远的皮黄调,皮黄调系统中的京剧则是风行全国的主要剧种。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现有戏曲剧种317种。
18、不过只有两个剧种,不是特别喜欢、只是勉强能听进去;哪两个剧种呢?
19、为什么突然想写这个话题呢?
20、今天我想想说说我的一个兴趣爱好,戏曲。
五、戏曲人生的说说
1、事实上,无论是春节也好,戏曲也罢,我们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找到连接点,在此基础上,我们的传统节日才更能发挥文化凝聚力和象征力的作用,而戏曲也才能真正成为春节期间从国家到个体,从大家到小家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春节观看戏曲演出,组织参与体验各种戏曲文化活动,这一系列春节演剧习俗,不仅仅是百姓审美的诉求,对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来说,这更是其在民间生长孕育、繁荣发展的文化土壤,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让春节更有年味儿,让戏曲在当代生活中唤起我们更多的喜悦、认同,凝聚更多的情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2、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但那是另一回事,是一种利用传统戏剧作为依附的重新出发,比如我们现在可以用管弦乐、用电子乐去和传统戏曲结合,但它出来的结果一定是个新的艺术形态,而不可能是传统戏曲。至于这种创造会产生出怎样的未来,那是另一个课题。
4、首先,“抢救”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抢救”的含义是把这些地方戏剧作为一种文化成果保护起来,我非常赞同。这些地方戏剧都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果失传了,那将是文明和文化的遗失,如果这些地方戏剧在我们的手里失传,那就是罪过一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非常赞同国家把这些地方戏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给予政策支持,让这些剧种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5、2016年3月,我和伙伴文婧,同在梅沙的平台下,创建了壹豆戏剧,一边兼着户外,一边兼着戏剧;16年9月开始,我离开了户外营地导师的岗位,全身心转向教育戏剧。后来,我们团队里又来了螃蟹,又来了多多。一批纯粹的热爱着教育戏剧的人聚到了一起。到今天,竟也三年了。
6、这些传统戏曲能把观众拉回来吗?我认为根本不可能。姑且不说一些小的地方剧种,就是一些大的、在全国还有些影响的剧种,比如川剧,越剧、黄梅戏等,随着观众的越来越少,也会慢慢地被人遗忘,直至从业人员另谋生路。这一点,已经从这些剧种的剧团大量减少得到了证明。像四川省川剧院,现在多少还有一点观众,到一定的时候,就只能像茶馆里或者公园的绿荫下那些老态龙钟的川剧爱好者自娱自乐了。
7、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杂剧第1条已解释,下面说说散曲。
8、2016年初,通过花菜我认识了教育戏剧,爱上并决定从事它。不久后花菜说我们要做一个教育戏剧的品牌,得为它起个名字,于是两个脑袋旋转了好几十下,“壹豆”便出生了。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由此开始,直到现在。
9、传奇。传奇就是指新奇的故事。唐传奇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成熟的标志。元人口中的传奇既包括元杂剧,也包括南戏,都是表演的戏剧。明代北杂剧衰落,明传奇便专指南戏。清代前期传奇多是指南戏变体的昆曲作品。
10、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安徽安庆地区,其唱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该戏曲的语言为安庆方言。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为:《天仙配》等。评剧形成于清末民初,流传于中国北方,其经典剧目有:《杨三姐告状》等。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豫剧又曾被名为“河南梆子”,而豫剧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豫剧的传统剧目有:《花木兰》等。
11、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闻,用自己的嘴巴尝,用自己的脑子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道听途说,不口是心非,不耸人听闻,不故弄玄虚,不装腔作势,不哗众取宠,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能说的话。
12、各方人士都在大声疾呼抢救传统的地方戏曲,生于内江,成名于自贡的魏明伦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传统的地方戏曲该不该抢救?能不能抢救?我的看法也许同多数人的意见不一样。
13、我们本是渺小的人,并无多大的力量。借着戏剧的魔法,打破有限生命的的限制,将人类历史上那些经典的境遇、不朽的情感、永恒的追问,带到孩子和我们面前,在这些戏剧游戏和戏剧片段里,让生命得以穿越现实的庸俗和无意义,得到擦拭和滋养,发出应有的光。
14、2022年4月12日,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华文漪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81岁。
15、唱戏说说,如你轻皱着的眉,一切都乱了套。
16、尚小云在《擂鼓战金山》中扮演梁红玉。
17、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18、船桨让我学会用戏剧的方式带孩子进入故事,用身心去体验、感受,并在其中探索他们认为重要的意义;让我学会看见孩子,看见他们的创意,他们一举一动背后的需求,以及每一个个体的闪光点;让我学会如何做一个引导者,让出空间给孩子,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支持找到答案......
19、发表听戏的说说,日新月异,总有一些不舍在。
20、听戏看戏是春节中的大乐子,但在旧日有些忌讳,演的差不多都是轻松愉快的喜剧作品,像鬼怪、冤报一类内容的较少。因是举家欢乐的日子,平日演的少儿不宜的“粉戏”如《马寡妇开店》、《小寡妇上坟》等就不再演了。老北京中山西人多,他们不大喜欢《玉堂春》中“洪洞县里没好人”的台词,而洪洞县内的大槐树又是明初众多外迁山西人的发祥地,说这里“没好人”自然是得罪人,在春节期间尽量不演。据《绮情楼杂记》记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个春节,为了慰劳生产工人,工会“特召集名伶演剧助兴”,京剧名旦张君秋特奉献拿手好戏《玉堂春》来慰问工人兄弟。“讵是日观剧者,多为山西人,而山西人最恶听《玉堂春》,盖以事出三晋也”,好事变成了坏事,“故张君秋出台不久,即被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