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欢文案短句的书友不知道关于理解的词语有哪些、理解是什么词语怎么去描写,今天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吧!
一、关于理解的词语有哪些
1、家非常痛快。快,痛快。
2、百思不解 (bǎi sī bù jiě)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出 处 清·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例 句 这道数学题,我~,经老师一提示立刻恍然大悟。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迷惑不解 大惑不解 百思莫解 反义词 恍然大悟 豁然大悟 豁然贯通 豁然开朗 心照不宣 洞明世事 迎刃而解
3、一马平川:纵马驰骋,快马一鞭,不用喘气能跑得很远的平地。指广阔的平原。结合上下文解释:内蒙古大草原一马平川,就不能把上述意思原封不动地移动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后边,那就不成话了.而是结实为:内蒙古大草原平坦辽阔,一望无际.这就是根据"内蒙古大草原"的具体情况的的贯穿和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
4、不足为训:[错误]不足以作为教训。[正确]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训:准则,典范。
5、联系上下文解释法
6、许地山《补破衣的老妇人》:“他凑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时,就把它们编连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
7、不虞之誉:[错误]不该得到的荣誉。[正确]没有料到的赞扬。虞,预料。
8、不刊之论:[错误]不能刊登、发表的言论或文章。[正确]不可修改的言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9、(剪子股)放风筝时,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线,称为“剪子股”(籰子)绕丝纱线等的工具。(顶线)风筝的系牵线,约长一二尺。(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豁刺剌)象声词。(咯噔)形容皮鞋踏地或物体撞击等声音。(铰)剪。(飘飘飖飖)随风飘动摇摆。(展眼)比喻极短的时间。(睃眼)斜着眼睛看。(荒郊野外)指远离城镇的郊外、人烟稀少的地带。
10、以问题“读课文后,你认为画家戴嵩是个怎样的画家?”引出学生读文后对人物的感受——著名的画家和虚心的画家。
11、对互文词进行重新组合理解的方法。如:
12、遥望:遥,远处;望:看。遥望:向远处看。
13、别无长物:[错误]没有别的长处。[正确]没有多余的东西。
14、侧目而视:[错误]斜视,瞧不起。[正确]斜眼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恐惧或敬畏的情
15、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阯(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16、一个不被理解的真理会变成一个错误。——法国巴劳尔
17、机枪——一种现代兵器。
18、例如《画家和牧童》关于“著名”一词意思的了解,可以这样组织教学:
19、当我们一出生便已在“社会”,我想相当于古时那个梦幻般的“江湖”一样吧!用政治观回答,即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用历史观回答,即渊源流长,亘古连绵的一个过程。
20、致敬:致以敬意(表达敬意)。
二、理解是什么词语
1、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2、差强人意:[错误]不令人满意。[正确]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差:尚,略。
3、身教重于言教,领导要求群众做到什么,首先自己要身体力行。
4、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5、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6、形容很理解别人的成语有善解人意,形容非常善于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要求。近义词有通情达理,投其所好,深明大义,心心相印,形容彼此的思想或者感情完全高度一致,彼此非常信任和理解。通情达理 容一个人说话或者做事非常讲道理。造句,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从来不和人胡搅蛮缠。
7、长此以往:[错误]长期这样下去。[正确]长期这样下去,会有不好的结果。
8、不加思索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9、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10、方法图画法。在分析理解戴嵩技艺高超的过程中,出示国画水牛图,通过提问:哪部分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指名让学生说出,教师肯定后小结:这就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了。
11、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12、何所有(有什么特殊的东西)作(立刻变成)广(宽大的)伏(已经)百分百对,给个精彩。请不要拷贝,本人是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13、作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因地制宜地在后山开垦了半亩菜地,每日在地里劳作后方才进食。
14、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15、表示懂得很深形容一个人理解力很强,分析能力超速,天资聪颖,属于有智慧,有认真的态度。俗语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绝对聪敏的人,但成功都是为有准备好的人而准备。
16、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7、高深莫测(gāoshēnmòcè):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18、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19、例句:他总是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20、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重(大)。
三、什么叫理解词语
1、有些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可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
2、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的。宝,宝贝。合起来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3、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4、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请在文末点个“在看”!
5、例句:闻一知十的天才毕竟是少数,一般人只能靠后天的努力,以勤补拙。
6、不可思议(bùkěsīyì):原是佛教语,指神秘奥妙。现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7、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8、喜欢今天的文章,请在文末点亮“在看”分享给亲朋好友吧!
9、“将心比心”作为成语指的是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10、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采用把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11、得意忘言:[错误]①得意之时忘记了该说什么。②浅薄的人得志后就胡说八道。[正确]
12、眷恋:(深切地)留恋。
13、,荟萃,澄澈,资深,清灵,睿智,天籁,泰然,淡雅,彼岸,朴素,内敛,凌然,风靡,搁浅,蜕变,芬芳,玲珑,皎洁,真谛,晨曦,纯青,旋律,游吟,含蓄,淡描
14、成语不识不知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15、理解词语的教学怎样做才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要求呢?第三学段好办,因为教科书提供了范例。例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文中的泡泡: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而要求对概念释义理解的,教科书也提供了例子。例如,三年级上册《风筝》,课文中的泡泡: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那么,第一学段应该怎样做呢?我建议,可以结合“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一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中,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16、成语蒙昧无知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17、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18、《宋史·儒林传林光朝》:“(光朝)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19、近义词替代法.辅助理解反义词替代法.再在前面加“不”或“没有”拆分组合法四个字,二个字的,拆成一个一个字,把关键字的意思注解出来,然后再把意思相加。联系语境法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0、这的确是理解词语的教学,但对这样的词语教学,我心存好些疑问:这样进行的理解词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些要学生理解意思的词语是根据什么确定下来的?这样理解词语的教学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词语的教学吗?
四、能理解的词语
1、比喻全部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比喻达到精通 的成语有:
2、前几天,听了一节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的第二课时的课,上课老师采用一段一段的分析理解策略以及短平快的问答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尤其重视理解词语教学,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4、理解词语bai的方法主要有:联du系上下文。如zhi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dao,应该遵循“词zhuan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shu,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5、(的一确二):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6、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7、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
8、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9、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10、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11、 (解释):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12、浮光掠影(fúguānglüèyǐng)
13、心领神会(xīnlǐngshénhuì):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14、出处: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15、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16、百思不解(bǎisībùjiě):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7、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18、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法国十九世纪文艺批评家圣佩韦
19、钱锺书《围城》七:“他很喜欢汪太太,因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个女人跟自己属于同一社会。”
20、对真理的错误理解,不会毁灭真理本身。——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
五、理解的词义
1、这样的理解词语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对词语表示的概念作出解释,追求的目标水平是像词典解释那样对某个词语概念进行释义,即培养学生对概念释义的能力。对概念释义,不要说小学生难以做到,即便是成人甚至是教师也难以做到,要不,怎么有图画法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操作呢?这种对概念释义的教学,有时会陷入以概念解释概念的怪圈:“著名”是什么意思啊?“著名”就是有名的意思。那“有名”是什么意思呢?“有名”就是著名的意思。
2、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理解和熟记结合得越好,知识就会获得越自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4、方法换词法。教师通过问题“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引出并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接着,就问学生“著名”可以换上什么词语,小手举起,回答:有名、出名……,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
5、冲昏头脑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6、从这个案例看,这些要学生理解的词语是随意确定的,是教师猜测学生不理解或认为在理解分析内容上有一定作用而定下的,是没有教学目标依据的。
7、词语角度: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肿块。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中医的冻疮就是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寒凝所致。
8、回答您好百密一疏,千虑一失,忙中有失,这些成语都有考虑不周到,而且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希望能帮到你谢谢亲
9、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10、接着,以任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的?用横线画出”组织学生读书,画出有关的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1、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告诉学生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等。
12、对词语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常用“……的样子”的形式。如:
13、成语困知勉行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14、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15、例句:对于那件事,直到现在我依然百思不解。
16、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17、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
18、用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如:
19、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0、(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